可达千斤。而且,它营养丰富,有多种吃法,可蒸可煮……”李淳风解释得十分详尽,將红薯的习性、种植方法以及各种吃法都一一说明。
\n
在车迟时,李淳风在眾多求道人中,是泡在农田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甚至曾亲自下田种植,因此对农事有著丰富的经验。
\n
听著李淳风的介绍,金鑾殿上的大臣们纷纷发出惊呼之声。许多人都深知这红薯的存在,对於当下的大唐意味著什么。
\n
在当时种植业相对落后的大唐,道薯的出现,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它的高產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將极大地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
\n
即便是唐皇李世民,在听了这些介绍后,脸上也抑制不住地露出了笑容。
\n
等李淳风介绍完毕,唐皇李世民更是大笑著连声道:“好、好、好!”他接连说了三声“好”,然后兴奋地说:“不愧是车迟的道薯。”
\n
“但在我大唐,从此可名为『唐薯』!”李世民当即为红薯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
\n
然而,李淳风听到这个新名字后,却眉头一皱。他当即提出了疑问:“陛下,为何要將『道薯』之名,改换为『唐薯』?”
\n
唐皇李世民微笑著,將之前的理由又重复了一遍:“以道薯之名,难免带有车迟的痕跡。而以唐为名,却能彰显我大唐的恩威,让百姓归心。”
\n
李淳风听著,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能明白唐皇李世民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这种想法。
\n
於是,李淳风当即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陛下,此举恐有不妥。”
\n
“嗯?有何不妥?”唐皇李世民反问。
\n
李淳风说道:“这些神物,毕竟是来自车迟的馈赠,为何要脱去车迟的痕跡呢?况且,这些神物来自於车迟大国师,所以才有此名字。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