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隶属於中书省参知政事的胡惟庸,迈著不紧不慢的步伐,缓缓一步踏出,方才看向高坐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回稟陛下,由御史中丞彻查,才能更加让人信服。”
\n
对此,朱元璋微微低下头,目光如炬,紧紧地盯著刘伯温,开口问道:“诚意伯,你意下如何?”
\n
刘伯温微微一怔,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暗自苦笑之色。
\n
因为,刘伯温心里明白,朱元璋此番看似是在温和询问自己对於牵头彻查凤阳一案的意见,实则圣意已决,这差事自己根本难以迴避推脱。
\n
朱元璋何等睿智,刘伯温岂能不知?而放著他刘伯温这个可以“背黑锅”的人选不用,却去用李善长的话,那是绝无可能的。
\n
李善长身为淮西勛贵之首,根基深厚,与淮西眾人利益相连、盘根错节。
\n
那倘若让李善长主持彻查,出於维护淮西勛贵集团的考虑,必然会想方设法將事情的影响压制在可控范围之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n
如此一来,朱元璋想要藉此机会敲打淮西勛贵、整顿朝纲的目的就难以达成了。
\n
而刘伯温,確实有著诸多被推上彻查风口浪尖的缘由。
\n
一方面,刘伯温並非出身淮西,与淮西勛贵们既无乡土之谊,也无利益瓜葛,在这凤阳贪腐案中,自然没有偏袒、庇护淮西的道理。
\n
另一方面,浙东势力与淮西勛贵之间的党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朝廷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n
两方势力为了爭夺朝堂上的话语权和利益,明爭暗斗,积怨已久。
\n
那在这凤阳贪腐案爆发的节骨眼上,对於浙东集团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打压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