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这件事发生时,年轻的多爷尚在南城当最苦最累的“交通警”,调任侦缉队已是十年之后的事情,对於这桩公案也仅仅是有所耳闻。
\n
目前唯一的线索...只有一副陈列於北平市歷史博物馆的铁铸绞刑架、一沓卷宗而已。
\n
卷宗极为简薄,共计四份內容。
\n
一份七页稿纸的《狱中自述》;一份民国十六年四月廿八日、报导李先生就义消息的《晨报》;一份功德林留任狱警的指认口供,以及一份李先生后人的口述回忆录。
\n
无萍之草,从何查起?
\n
指尖轻轻叩击桌案,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声响,何金银目光一一扫过四份材料,最终落在了那份民国十六年的《晨报》上,相较於其它三份材料,至少《晨报》中就有一条勉强有用的消息一“...当日看守所马路断绝交通,警戒极严,审派东北军宪兵营长高继武为监刑官.”
\n
铅笔在这份陈年旧报上圈出“高继武”三个字,何金银似乎隱约抓住了某条线索,却不是妄图在这个“高继武”身上打开缺口,一名奉系出身的监斩官,即便存活至今,也绝难在內地容身.::
\n
何金银想到的是.:.报纸!旧报纸!
\n
按照狄飞的说法,有关此案的“官方资料”,警如京师警察厅、京师高等审判厅的原件,几乎都已经意外遗失或者被人为销毁,根本无从查起。
\n
但別忘了,报纸从来都是社会喉舌,论北平这座曾经活跃著无数大小报刊、边小报的大城市,如果说还有丁点儿旁证资料...
\n
一念及此,何金银双眼微微眯起。
\n
北平城里,谁会有兴趣收藏若干年来的各式报刊呢?
\n
前门大街,八宝胡同。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