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认真说再见,是带着对方的祝福前行,是相信我们会在更高处相逢。” 心理学教授补充道:“允许自己难过,也允许自己期待,这才是健康的告别心态。压抑情绪只会让它在心里发霉,而坦然面对会让回忆变成滋养成长的养分。” 分享会结束后,有同学在留言本上写道:“以前觉得告别是失去,现在明白,它是把美好的东西打包,带在身边继续往前走。”
“时光胶囊” 埋下后,同学们开始主动创造更多共同回忆。他们自发组织 “校园打卡” 活动,在 “韧心破压计划” 时哭过的操场、“益潮砺行计划” 集合的校门口、“文心守正计划” 表演的礼堂拍照留念;有人发起 “技能交换”,你教我解数学题,我教你弹吉他,把彼此的特长变成最后的礼物;还有班级策划 “未来信” 活动,给十年后的彼此写一封信,委托学校保管。这些举动,让原本沉重的告别变得充满期待。
“情谊漂流瓶” 行动收到的信件越来越多,甚至传到了其他学校。有同学收到了隔壁班同学的信,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一个举动曾温暖过对方;有老师也参与进来,给学生写下:“你们毕业不是离开,而是带着我的祝福,去更远的地方发光。” 这些信件被整理成《青春留言册》,作为毕业礼物送给每位同学,扉页上写着:“有些话,现在不说,可能就真的错过了。”
“新城导航站” 成了同学们的 “定心丸”。有同学在咨询后,制定了 “新环境适应清单”;有人主动加入 “新程互助群”,和即将去同一城市上学的同学提前建立联系;还有人把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在书桌前,提醒自己 “别怕,你也可以”。一位家长反馈:“孩子以前总说‘到了新学校肯定没人喜欢我’,现在会说‘我准备了几个破冰话题,应该能交到朋友’,这种变化太让人欣慰了。”
计划推行到第十五周,校园里的告别氛围变得温暖而积极。毕业晚会上,没有了刻意的煽情,更多的是欢笑与祝福。同学们表演着改编的歌曲,歌词里藏着各个成长计划的回忆;玩着 “你画我猜” 的游戏,题目都是彼此才懂的梗;最后全体合唱《再见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歌声里没有悲伤,只有满满的期待。班主任在总结时说:“我教过很多届学生,这是最会告别的一届,因为你们明白,告别不是终点,而是带着彼此的爱继续前行。”
在 “别韵新程计划” 总结会上,林小羽站在舞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从 “时光胶囊” 封存到 “情谊漂流瓶” 传递的点点滴滴。“成长就是不断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