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在展示形式上,她将展厅分为 “父母的青春” 和 “我们的时代” 两个区域,中间用一条象征 “沟通之桥” 的长廊连接,长廊两侧的屏幕滚动播放亲子访谈视频。
李诗涵组织的 “亲子互换角色” 体验营困难重重。第一次角色互换时,扮演父母的同学布置大量作业,让 “孩子” 苦不堪言;扮演孩子的家长则对 “孩子” 的生活方式充满不解,双方很快陷入争吵。她意识到,单纯的角色互换还不够,必须引导大家深入体验和反思。于是在互换前增加 “家庭任务了解” 环节,让亲子双方提前熟悉对方的日常;互换后增设 “情感复盘会”,邀请心理老师引导大家分享感受、分析矛盾根源。
王浩的 “暖心亲子周” 活动在初期参与度不高。许多家长以 “工作忙” 为由推脱,孩子也觉得和父母一起完成任务 “很尴尬”。王浩没有气馁,他先邀请了几对关系融洽的亲子录制宣传视频。视频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饭、打球、做手工,欢声笑语不断。这些温馨的画面感染了许多人,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报名参加。他还设计了丰富的任务卡,任务从 “一起拍一张全家福” 到 “互相写一封感谢信”,难度循序渐进。
“跨越代沟,拥抱理解” 主题讲座上,礼堂座无虚席。家庭教育专家用生动的案例讲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观念差异是正常的,但爱没有代沟。” 亲子关系调解师分享了沟通的技巧:“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共情比指责更有效。” 一位专家的话引发了全场共鸣:“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港湾,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让爱更温暖。”
“时光对话” 主题展览开放后,引发强烈反响。在 “父母的青春” 展区,同学们看着那些老旧的物品,听着讲解员讲述父母年轻时的故事,眼中满是惊讶和理解;在 “我们的时代” 展区,家长们看着孩子们的生活方式,若有所思。当走过 “沟通之桥”,观看那些亲子访谈视频时,许多人红了眼眶。一位同学在留言簿上写道:“原来爸爸妈妈的青春也很精彩,我好像有点懂他们了。”
“亲子互换角色” 体验营结束时,亲子间的变化令人欣慰。在分享会上,一位家长哽咽着说:“当我扮演孩子,才知道现在的学习压力有多大,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是我错了。” 孩子也感慨:“体验了父母的工作和家务,才明白他们的辛苦,以后我会多体谅他们。”
“暖心亲子周” 让校园和家庭都充满了温馨。在 “一起做一顿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