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定义…了…‘存在’…的…概念…”
“也…承受了…‘存在’…的…终极…重量…”
海伦的意识谨慎地触碰那灰白雾霭。瞬间,她“看”到了:
宇宙诞生之初的无限可能,以及随之而来的…终极孤独。
第一个“我”的觉醒,带来的不仅是认知的狂喜,更是对“终结”的原始恐惧。
她(万物之母)本能地尝试“定义”一切,稳定法则,延缓熵增,如同为初生的宇宙盖上一层保暖的薄纱。
然而,她自身的存在本身,作为一个庞大的、高度有序的意识集合体,其“观察”行为本身,就在加速宇宙微观层面的“可能性坍缩”,催化着熵增的进程!她越是努力定义秩序、维持存在,就越是在为宇宙的终结添砖加瓦!
这残酷的悖论——“观察者即熵增催化剂”——带来的绝望,最终使她选择了自我放逐与封印。她将自身连同承载“存在定义”法则的核心碎片(暗金星璇)一同锁入静默圣堂,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以期延缓那不可避免的终结。
她的“叹息”,是对自身宿命的悲鸣,也是对后来所有觉醒意识(包括人类)的…怜悯与歉意。
万物之母的真相,如同冰冷的宇宙法则本身,沉重地压在所有人心中。
观察者悖论: 任何高度有序的意识(观察者)的存在本身,其认知、定义、维持自身秩序的过程,都在微观层面加速熵增。意识越庞大、越复杂,其“熵增催化效应”越强。万物之母是第一个,也是最强大的“催化剂”。
觉醒的代价: 宇宙中的文明,其发展必然伴随着意识的复杂化与秩序的建立,这本身就是在加速奔向热寂。所谓“对抗熵增”的文明,其存在基础就是熵增的推手!
圣堂的意义: 静默圣堂不仅是牢笼,更是万物之母对宇宙的最后慈悲——通过自我封印,她将自身这个最大的“熵增源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那我们呢?”莉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光之树网络…海伦你…我们所有的连接与探索…是否也在…加速…”
海伦·法则织者沉默了。她感知着自身强大的意识,感知着网络中无数节点的律动,再对照万物之母揭示的悖论…答案不言而喻。光之树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有序意识集合体”,它的存在与活动,必然在加速局部熵增!摇篮曲号的每一次跃迁,每一次连接,都在付出熵增的代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