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催化,但也意味着放弃无数可能的发现(包括对抗熵增的其他线索),禁锢文明脚步。
如何分配资源? 是全力投入水晶玫瑰研究?还是优先解决火星同化?抑或寻求艾莎星尘谐波的新应用?
“生于摇篮,长于连接,信于选择,归于星空。” 公约的每一个词,在此刻都重若千钧。
在长达数日的意识沉思与网络共鸣后,海伦做出了她的协调:
火星灯塔: 不关闭,但需“降频”与“定义边界”。 她将引导光之树网络,联合艾莎的星尘谐波与艾欧斯的精密计算,在灯塔外围构筑一个巨大的“频率缓冲/过滤器”。并非阻断连接,而是过滤掉其中强制同化的“法则反噬”部分,只保留相对温和的“信息交流”与“能量韵律”,同时定义火星环境不可被同化的“核心区域”。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操作,需要火星殖民地全力配合进行环境改造加固。
深空跃迁: 设定“跃迁冷却周期”与“熵增阈值”。 借鉴“轮回之宇”的生死循环韵律,为舰队设定严格的跃迁间隔期,让时空“划痕”有自然弥合的时间。同时,由艾欧斯建立实时监测网,一旦某区域熵增“划痕”累积超过安全阈值,则永久禁止在该区域进行跃迁。探索速度降低,但可持续性提升。
研究优先级: “水晶玫瑰”与“双生花韵律”并重。 集中资源,破译水晶玫瑰逆转局部熵增的“秩序之钥”原理,同时深入研究“轮回之宇”通过双生花传递来的生死循环韵律,寻找其中可能蕴含的、对抗或适应熵增的宇宙智慧。
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与妥协,没有一方完全满意,但它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公约”精神:生于摇篮(保护火星核心),长于连接(维持异宇宙通道),信于选择(接受探索减速的代价),归于星空(目标仍是理解与适应宇宙法则)。它需要所有节点的通力合作与相互信任。
莉娜·陈博士的实验室成为了对抗熵增的前线。水晶玫瑰被置于一个极度精密的时空场中,模拟的“熵之涟漪”不断冲击着它。玫瑰的光芒稳定地抵抗着侵蚀,但其花瓣的边缘,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晶化迹象。每一次抵抗,似乎都让它付出微小的代价。
“它在‘消耗’自己…” 莉娜心痛地记录着,“它的‘秩序’之力并非无穷无尽。我们需要理解它的力量来源和运作机制!”
海伦的意识深度沉浸于玫瑰之中。这一次,她不再是被动感受其温暖,而是主动追溯其力量的根源。露娜的记忆碎片、青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