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帝冷眼旁观这一切,顾暄的应对和太子那被气到几乎失语的窘态,形成鲜明对比。
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任何情绪外泄,只有一片冰冷的审视。
“顾暄,”景仁帝的声音再次响起,“今日文会上,你身在何处?行止如何?从实禀来。”
顾暄立刻收束情绪,重新面向御座:
“臣蒙皇恩幸甚,得以参与文会。陛下是知晓的,臣虽不通诗赋,却敬仰才学之士风骨。”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具体细节,“文会初时,臣一直跟随几位志趣相投的学子同坐内院凉亭之内,或听他们高谈阔论点评诗词,或品茗闲叙朝野新声,偶尔也搭上几句见识浅薄之语。此乃大半时辰之内行踪,凉亭周围众人,皆可为臣佐证。”
他抬起眼,眼神坦然地迎向景仁帝审视的目光,声音突然带了几分窘迫与尴尬:
“中途,臣确曾离开过一次,时间不长。”他脸上适时地浮现出一点红晕,“臣那时坐久了,腹中有些不适,急需寻找方便之所。臣离席后,未曾熟悉过那别院路径,竟至无意中行偏了方向。加之天色昏暗,兜转片刻竟走入了后园僻静之处。”
他的语气带着点懊恼和自责:“也是臣莽撞糊涂。行至那后园厢房附近时,远远瞧见一处灯火较明,错以为是茶楼掌柜值夜之所……臣斗胆想寻那掌柜,其实是存了私心。
臣思忖着,二弟文渊极是仰慕文会盛况,一心向往却苦无门路拿到请柬。臣便想着,能否央求那位掌柜,将臣所携的请柬位置,悄悄换成文渊的名字?臣以为那时宴席正酣,人员进出混乱,只要掌柜肯通融,或许能成。”
顾暄的声音愈发低了下去,脸上满是沮丧和委屈:“可惜,臣甫一提及此事,那掌柜便像是听到了大逆不道之言,勃然大怒。将臣狠狠斥责一顿,说臣坏了规矩!并命那处假扮府兵看守的护卫将臣驱离!”
他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狼狈,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声音带着后怕的余悸:“臣无法,只得悻悻然原路返回内院凉亭。此一番来回走动,因怕被他人注意到私下行此不轨之事,行迹颇快,路上亦未多做停留,遇见何人,臣亦无心细看。待回到凉亭坐下,不过须臾,便听得外面园子里骤然喧闹起来,随后便……”
顾暄的话戛然而止,脸上又浮现出刚刚经历过的惊惧。
他说得丝丝入扣,时间、地点、人物、目的、经过都清晰无比。
“至于后面发生的……”
顾暄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