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高兴的禀报。
朱大典在马上捋须,“肯定还会有些漏网之鱼的,多派轻骑追击,尽量拦截。”
大胜之后,将领们都提议乘胜追击,当然也有随军的文官、参军和一些将领认为对昆都伦乌台什的部众的处置过严,应当少杀多抚,杀几个台吉,然后其余不究。
应当仍令原地放牧,或征召三五千人组成一支新军,带上他们去征讨叛军,也是对留下人马的釜底抽薪之计。
可朱大典没理会他们,整整万帐四万余人,杀了一千多,余下的适婚女子全送去给将士们为妻做妾,剩下老弱分给西域将士们为奴,而其中青壮,则全押到东北去给戍边将士为奴。
不把青壮留在当地,非要送去遥远东北边疆,是考虑现在大明汉移民在西域仍是少数,所以要釜底抽薪,把俘虏中的青壮调走,也就能尽量减少后患,这跟皇帝当初处置叛回时的异地处置的策略是一样的。
年轻女人嫁给西域驻军戍边的将士们做妻妾也是现实考虑,这些人年轻是劳动力不能生育,她们不像卫拉特的男人一样有威胁性,而且生下孩子后,华夷通婚,按大明的规矩,父母有一方为夏,那子女就是夏,就是大明子民,必须得接受汉文化教育,学习汉风俗礼仪等,这本质上也是这个时代下的征服基本模式。
武力征服,加殖民同化,基本操作。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全是如此。
大明现在从那些归附的周边蛮夷部落里,征召一些青壮精锐战士,以营为单位,调到大明各地为国征战,其实也何尝不是一种削弱蛮夷实力的办法,既抽走了青壮精锐战士,同时也利用他们以蛮征蛮,再者征战过程中,这些蛮夷幸存的也会慢慢的学习大明的汉文化,语言、文字、习俗、规矩,甚至立功受赏升官等,当他们脱离了自己的部族,周边都是大明人,慢慢的在环境影响下他也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蛮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