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台州可是好地方,当年戚继光在此练兵抗倭,可是建立起了一支百战皆捷的戚家军。如今国家危亡之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国难思良将,吴将军,孤可就要倚重你了。”
“海门卫协营三千人马,能用者多少,你跟孤说实话。”
闲聊了一会,给戚继光拜祭一番后,老朱也就开门见山,问起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百里急奔,不就是为了增加一点力量,以希逆天改命吗?
戚继光祠在城东面的城隍庙边,一边是东岳庙一边是文昌祠,几座庙祠后便是东山,一路向东延伸到江边,形成城东北角的牛头颈,如老牛探颈椒江饮水。
海门卫城除了北临椒江,东倚台州湾,其它两面还有三条护城河,这条修筑了快三百年的卫城,最初本是防倭的军事基地,但到如今,老朱在这里感受到的更像是一座普通的县城。
虽然有三条护城河五座城门,但感受不到多少军事要寨的味道,甚至入城后,都没看到多少真正的军人。
连参将吴凯都是丝绸长袍,有如官绅大贾。
海门城相比州府临海要小些,街道也没那么宽,城没那么大,但生活气息很浓,尤其是这里临近台州湾,所以码头那边船更多,货更多。
虽然风雨飘摇,时局动荡,但这里的百姓却也还在惯性的生活着,虽也有些缙绅士人商贾已经提前离开,但剩下的人依然还在重复着生活。
没有战争动员,没有加强戒备防守。
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海门卫这里的情况,让老朱觉对这营人马已经期望大大降低。
吴凯有些吱唔着道,“末将协守海门一路,麾下协营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