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是育秧地。
她打算育秧移栽而不是直接撒种。
大齐朝已经有这样的农业耕种技术了,只不过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
没有推广开的原因有很多,种植方法,人力原因……
秦芳慈不去深究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深究,只想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秋天的时候能多装两口袋粮。
秦芳慈蹲在地上抓了一把土在手里,“土还不够细。”
“娘,这还不够细?这块地是咱们家打得最细的一块了,又不是磨面粉,还能把泥放进石碾子里磨一磨。”
“老大你说的很对。”
“啥?”李老大掏了掏耳朵,“娘你不是想……”
“你们两兄弟,一人背一筐土回去,今晚仔细磨碎了。”
李老大和李老二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三个字——娘疯了!
秦芳慈可没疯,厨房里那些用草木灰浸泡的种子她昨晚瞧着就有一些发芽了。
今儿再泡一天,明儿育苗刚刚好。
秧苗育上就得抓紧把泡上的秧田仔细打理。
肥要提前洒,才不会让秧苗因肥力过高而烧坏,秧田也得仔细耙一耙,两遍不嫌少,四遍不嫌多。
精耕细作就是需要在土地上多花费心思。
也是因为今年要仔细打理秧田,秦芳慈才让家里多种了两亩菜和豆。
种了豆的地等到今年冬天就种上冬小麦,这边的气候冬日最多零下两三度,零下的时间也不算长,其实是可以种植冬小麦的。
一年努力把这两季粮食伺候好,偶尔再有一些其他收入,日子应当不会太艰难。
李老大和李老二按照秦芳慈的要求在背篓底部垫上草叶,大丫也跑回去带着二丫拿了两把铲子来。
“装满了就背回来,别偷懒,麻溜一些的。”秦芳慈交代好带着李玉兰大丫二丫先回去了。
杜氏正在院子里翻晒猪毛。
用草木灰浸泡过的猪毛已经仔细清洗干净了,秦芳慈打算回头用这些猪毛来做牙刷。
家里人都得刷刷牙,每天早上起来,大家的口气都不小。
见婆婆回来,杜氏去厨房端了早就凉好的凉白开递给秦芳慈。
“今儿也早些做晚饭,肉骨头都炖了吧?”
杜氏点头,“一早就炖上了。”
“那就用骨头汤熬粥,做得稠一些,吃完饭还有活干。”
“知道了,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