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满洲正黄旗罗佳氏,在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里,是一个重要的大姓,世代享受尊崇,但因奶奶的阿玛犯事而被抄家。宋二栓做为正黄旗罗佳氏的包衣奴才,是主事人的贴身马夫,受主人(奶奶的阿玛)的委托,将罗佳氏这位格格护送到了陪都。罗佳氏四方奔走,仍不能救父,无依无靠下,下嫁宋二栓,生下了宋志父亲宋文阁。
宋志的爷爷宋二栓结婚后,以贩卖和运输为生,在宋文阁(父亲)十一岁的时候,在吉省江城宋二栓老家,因保护被抢的贩卖牲口和运输物品,被倭国浪人所杀。
宋志的奶奶宋罗氏,面对着人财两空的境地,发挥了东北女人坚韧的特点,靠着自身原有的积蓄,抚养宋文阁长大。
宋文阁十七岁由奶奶宋罗氏做主,迎娶了本地村户杨家长女为妻,先后有了宋志几人。并立下宋家家训:“持盈保泰,谨言慎行,不予倭寇为伍。”意思就是说,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无论何时何事不与倭寇打交道。
最初,宋家识文断字的只有宋志的奶奶宋罗氏,宋文阁的字基本上就是母亲教授的,也就是启蒙教育,后续宋文阁又上了几年私塾。在这个识字率极低的年代,也是很难得的人才。这也造成了一个传统,宋家几个儿女都是奶奶开蒙识字的。
父亲宋文阁也可能是继承了宋二栓的技能,也许是从小就熟识各类牲口习性,本人勤奋肯干,利用宋二栓原来南来北往的一些旧识,在宋罗氏本身积蓄的资助下,经营着一家叫“庆丰”骡马行。所谓骡马行就是提供来往客商在此吃饭、歇脚、驻宿,同时,因为挨着骡马市,也提供骡马租赁、托养、买卖等业务,宋文阁通过二十年的努力,不断扩大骡马店规模。购买田宅与店铺,积攒下了一些家业。
虽然宋文阁识字不多,父亲走后,就开始从事贩卖牲口和运输,走南闯北,眼界开阔,在日常经营中也深知知识的重要;母亲作为一个罗佳氏的格格,也能意识到知识对宋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宋家也希望宋家的子女脱离苦海,跨越阶层,为此对子女教育自小相当重视,子女一般三岁由奶奶亲自开蒙,六岁就安排子女去上刚刚兴起的西学。
而作为我们的穿越人士高杨,这里应该叫宋志,也可能是现有家庭生活营养丰富,也可能是经过了穿越的锤炼,现在是五官敏感,记忆力惊人,身体倍棒,吃嘛倍香。不仅从小高同龄人一头,而且在奶奶宋罗氏的教导下,更是比哥哥姐姐们出类拔萃。
一岁就会背诵唐诗宋词,两岁就掌握了繁体汉字的基本字,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