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里,是从地里不同深度取来的土壤,颜色由浅入深,最底层的,赫然是那种带着盐碱斑的灰白土,而越往上,土壤的颜色就越深,最表层的,已经变成了油润的、肥沃的黑褐色。
“我刚才一直在地里做勘探。”陈教授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科学工作者特有的严谨,“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片土地的土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用手指着玻璃瓶,向众人解释道:“你们看,这底层的,是这片地原本的盐碱土。而这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结构优良的腐殖质土层。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片土地已经从一块几乎无法耕种的废地,变成了一块高产的良田!这在土壤改良学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接着,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株连根拔起的豆苗,根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粉红色的小瘤。
“大家再看这个。”陈教授指着根瘤,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根瘤菌,是能够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的‘天然氮肥厂’!小赵同志种植的这种豆子,其固氮能力,是我生平仅见!它不仅自身能高产,更重要的是,它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良土壤,为后续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这才是这片地里庄稼能长得如此茁壮的根本原因!这跟什么所谓的‘激素’,没有半点关系!”
陈教授的一番话,条理清晰,证据确凿,如同一阵清风,瞬间吹散了笼罩在村民心头的疑云。原来不是什么害人的“激素”,而是兴邦用了一种神奇的豆子,把坏地变成了好地!
村民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看向赵兴邦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感激和狂热。
王教授的脸则彻底变成了猪肝色。陈教授的这番话,无异于当众狠狠地抽了他一个耳光,将他之前所有的指控和推断都打成了无知的笑话。他站在那里,如芒在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教授没有再看他一眼,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赵兴邦身上。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对人才的渴望和欣赏。
“小赵同志,”陈教授的语气变得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请求的意味,“你是一个天才!一个真正的、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农业天才!你这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意义太重大了!我们国家有多少盐碱地、贫瘠地?如果你的技术能够推广开来,那将是多大的一笔财富?能让多少人吃上饱饭啊!”
老教授越说越激动,他紧紧地抓住赵兴邦的手,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小赵同志,我代表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