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将帅擅兵自立,危害朱氏中央政权。
明初,战争较为频繁的北部边地,朝廷派来的总兵官渐渐地变成了总领一方军务的固定官职,这时期的总兵官被称为镇守。镇守以下,独守一路的称为分守。独守一城一堡的称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路的称为协守。总兵官又分正、副。下设参将、游击将军等官。总兵官是由朝廷派出的,比原都指挥使司等地方长官,位高权大,所以后来都指挥使司渐渐变为总兵官的下属了。
总兵官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之后,因为担心其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再有战争时,朝廷又要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后来巡抚亦成定职,长驻地方。巡抚多以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充任,因其要提管军务,所以又加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名义。这样一来,不仅原来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要受其节制,就连总兵官亦要听其指挥。
正统以后,北方局势日趋紧张,战争此起彼伏。当时修筑长城,或调兵遣将多涉及几个镇。为调节、辖制各镇,以利统一作战,朝廷开始派重臣出任总督或总制、总理之职。这样总督便又成为地方最高的军政长官。到了明朝末期,朝廷又于总督之上,派兵部尚书出任经略,派大学士出来督师。
-----------------------------------------------分割-----------------------------------
所以把明朝的军事领导排坐坐的话,首先要说的是,这些所有的职务,原先都是临时性的,所以没有级别,所以要加以官衔来体现品级。
督师(统管整场战争,打到哪管到哪,当然前提是管得过来,大学士级别)
》经略=总督(经略和总督级别大致相同,一般都是正部级,但前者往往指向具体任务,比如说经略御倭,经略朝鲜军务之类,而总督则是军区司令的意思,比如蓟辽总督、三边总督之类。)》巡抚(副部级)
》巡抚(一般都是副部级,负责一省军政,但因为巡抚制度乃明朝首创,实在是哪里有事要抚,便设立巡抚。且并不像清朝那样一定是从二品的一省之长,有时候只是几个府大的热点地区,便设立巡抚,而且巡抚的品级,因为加官不同,从正四品到正三品都有。)
》总兵官,一般各省的总司令了,只是要受上面几位节制,且在他们面前,几乎没什么地位。
》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这些没什么好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