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领先国家的行业协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林深用激光笔圈出议程附件,"他们想借认证标准来卡脖子。"话音未落,他的私人手机震动起来,老张的加密短信只有七个字:"认证标准暗藏杀机"。会议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量化策略组的负责人下意识地想去调整风险敞口,被林深抬手制止。
"启动'蓝盾预案'。"林深走到落地窗前,远处的金融中心大厦在雾霾中若隐若现。他调出国内最新的核污染防治规划,在"自主可控"条款处停顿许久——这是去年写入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求。当小陈抱着打印好的应对方案走进来时,发现总监正在白板上绘制思维导图,中心节点写着"技术壁垒突破",延伸出的支脉分别指向"专利池建设应急储备国际合作"。
深夜的办公室只剩下林深一人。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个铅制密封盒,里面装着三年前破产时收到的法院文书,每一页都用防辐射塑封袋保存。如今这些泛黄的纸张上,"债务人林深"的字样在紫外线灯下发着幽光,仿佛在警示着资本市场的无常。他打开交易终端,看着账户里6000万的持仓市值,却感到一阵寒意——当年炒股失败时,账户爆仓前的数字也是如此刺眼。
四、破茧成蝶:放射性物质检测车的量产信号
听证会召开当日的凌晨,林深站在全息屏前,看着某国际机构官网悄然更新的认证标准草案。他快速浏览着数千条技术参数,突然在"防辐射涂层渗透率"的指标处停住——新标准将原有数值提高了三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国内多数企业的产品将面临认证失效的风险。
"果然来了。"他喃喃自语,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全息屏应声切换为"核盾科技"的实验室数据,其最新研发的纳米级防辐射涂层在内部测试中已达到新标准的1.8倍。"小陈,立刻联系他们的董秘,确认量产时间表。"林深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而此时的集合竞价阶段,核污染防治概念股正经历着剧烈波动,"蓝天检测"低开5%,盘口显示大量恐慌性抛盘。
但林深没有丝毫动摇。他调出卫星图像,"核盾科技"的苏州工厂上空,多架直升机正在吊运大型设备,厂区周围的物流车辆排成了长队。"这是量产的信号。"他对自己说,同时在交易终端修改了条件单——将止盈位设在成本价的150%,止损位则下调至20日均线。当股价在开盘后半小时跌至42元时,他看到盘口出现了神秘的万手买单,将股价稳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