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五点整,林深站在农业园区的公示栏前,晨雾中挤满了戴着草帽的散户。穿蓝色衬衫的老农低声说:"听说这次审定有大品种,买对了能盖新房。"林深摸出微型扫描仪,对准公示栏的文件拍照,AI迅速识别出关键品种名称,与陈默团队预测的"抗虫棉37号"完全一致。
九点整,审定公告正式发布。林深盯着手机里的股票行情,某棉种股的买盘突然暴增,成交量三分钟内放大十五倍,如同基因编辑效率的瞬间提升。他在涨幅12%处果断买入,这是陈默标注的"性状表达点"——品种优势在市场层面的正式体现。
"开始抢筹了!"赵工的声音里带着兴奋。林深看着交易屏上的股价直线拉升,耳边响起女儿的欢呼声:"爸爸,豌豆结果了!"他想起陈默的"基因表达理论":"当政策允许转基因品种商业化,所有相关股票都会进入'表达期',就像种子在春天发芽。"迅速切换到农药板块,果然看见相关股票因抗虫品种普及而下跌,形成"负向共振"。
第四节 跨国资本的暗战
午间休市时,赵工发来国际情报:"某跨国种业巨头正在布局中国市场,重点在玉米和大豆领域。"林深打开陈默的"全球种业战争"数据库,发现该巨头的专利布局与国内某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路线高度重合,形成"基因剪刀对决"的局面。
"这就像足球场上的攻防战,"赵工递来一份研报,封面是显微镜下的基因片段,"我们的抗虫棉是防守反击,他们的耐除草剂玉米是强攻压制。"林深看着研报里的"专利壁垒=越位陷阱"模型,想起陈默的教诲:"在转基因领域,技术壁垒比资金更重要,就像足球场上的越位规则,懂的人才能抓住漏洞。"
十四点三十分,跨国巨头概念股突然异动。林深在涨幅8%处挂出观察仓,这是陈默的"间谍卫星策略"——用小仓位观察对手动向。他注意到卖盘的万手大单带有明显的程序化交易痕迹,如同基因编辑的定点切割,想起赵工说的"外资控盘如基因测序,每个碱基都经过计算"。
收盘后,农业园区的试验田里,抗虫棉已经长到齐腰高。林深摸着女儿寄来的转基因种子模型,发现种子外壳刻着陈默的指纹——那是某次种业展的纪念章,背景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底部刻着新的编号"CM2028",与某基因编辑技术的全球专利申请日期完全吻合。
第五节 基因编辑的未来
深夜,林深坐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基因编辑大楼亮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