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主力资金的控盘程度,根系深度就是散户的持仓成本。"林深看着田间监测屏,某种业公司的品种分蘖数达15个,远超行业平均的8个,形成陈默所说的"壮苗效应"——股价在底部有强支撑。
九点整,观摩会开始。林深盯着手机里的股票行情,某水稻育种股的买盘突然激增,成交量三分钟内放大十倍,如同春雨过后的禾苗疯长。他在涨幅8%处果断买入,这是陈默标注的"拔节孕穗点"——股价突破盘整区间,进入主升阶段。
"测产开始!"农业专家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林深看着交易屏上的股价直线拉升,耳边响起女儿的欢呼声:"爸爸,小苗长高了!"他想起陈默的"光合作用理论":"政策阳光充足时,所有优质品种都会茁壮成长。"迅速切换到化肥农药板块,果然看见相关股票跟风启动。
午间休市时,赵工发来加密消息:"注意转基因玉米概念股,某国批准商业化种植。"林深打开陈默留下的"全球种业热力图",发现北美地区的玉米期货价格飙升22%,与某转基因育种股的走势形成"跨洋共振"。
"转基因就像足球场上的越位战术,"赵工的语音里带着泥土气息,"看似违规却能创造进球机会。"林深看着研报里的"基因编辑=股价手术刀"模型,想起陈默的教诲:"在别人恐惧技术变革时,勇敢者正在改写规则。"
十四点三十分,转基因玉米概念股爆发。林深在涨幅20%处挂出止盈单,这是陈默的"秋收策略"——在作物成熟时及时收割。他注意到卖盘的万手大单间隔出现,如同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想起赵工说的"机构控盘如田间管理,每个节点都精准把控"。
收盘后,试验田的工作人员开始采集样本。林深摸着女儿寄来的太空种子模型,发现种子外壳刻着陈默的签名——那是某次种业展的纪念章,背景是袁隆平院士的画像。模型底部刻着新的编号"CM2027",与某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申请日期完全吻合。
第四节 种源库的黎明
深夜,林深坐在陈默的纪念室里,墙上挂满了各国种子标本。他盯着陈默生前最爱的那株太空辣椒标本,想起对方说过:"种源库是农业的诺亚方舟,而我们要做的,是在方舟上预留座位。"纪念室的恒温柜里,存放着陈默团队最后的研究成果——编号"CM2028"的抗逆小麦种子。
"为什么选择种子生产?"林深对着陈默的照片轻声问。窗外,种业园区的灯光次第亮起,如同无数颗待播的种子。电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