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的加注速度对应主力资金流入量,倒计时阶段的撤单量就是散户恐慌指数。"林深看着仪表盘上的实时数据,突然想起陈默的"发射倒计时战法":"集合竞价是倒计时前的准备,开盘三分钟是点火阶段,真正的行情在火箭冲破大气层后。"
九点整,倒计时开始。林深盯着手机里的股票行情,某火箭制造股的买盘突然激增,成交量在三分钟内放大十倍,如同燃料瞬间注入燃烧室。他在涨幅8%处果断买入,这是陈默标注的"突破音障点"——股价脱离地面阻力,进入太空轨道的临界点。
"点火!"指挥中心传来口令的瞬间,火箭底部喷出橘色火焰。林深看着交易屏上的股价直线拉升,耳边响起女儿在视频里的欢呼声:"爸爸,火箭飞起来了!"他想起陈默说过的"太空电梯理论":"当火箭成功入轨,所有搭载的卫星都会享受惯性红利。"迅速切换到卫星互联网板块,果然看见相关股票集体跟涨。
午间休市时,林深收到陈默的加密消息:"注意'星链'概念的衍生机会,某民营企业的低轨卫星组网进入实质阶段。"他摸出平板电脑,调出陈默团队绘制的"太空作战地图",发现某区域的低轨卫星密度突然增加,与该企业的股票走势形成"轨道共振"。
"低轨卫星就像足球场上的短传配合,"张工递来一份研报,封面是星空下的足球场,"需要密集的节点才能形成网络效应。"林深看着研报里的"卫星节点=股价支撑位"模型,想起陈默的"传球理论":"主力资金会像中场球员那样,把股价精准传到下一个节点。"
十四点三十分,低轨卫星概念股突然爆发。林深看着那只图标为信号塔的股票,在涨幅15%处挂出止盈单,这是陈默的"太空漫步策略"——在最耀眼的时刻安全返回。他注意到卖盘的千手大单整齐排列,如同卫星在轨道上有序运行,想起张工说过的"机构控盘就像卫星导航,每个点位都经过精确计算"。
收盘后,航天城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发射现场。林深看着逐渐冷却的发射塔,想起陈默在火箭升空时发来的消息:"商业航天战法的核心,是把每一次发射都当作一次资产重组——成功了,股价上天;失败了,就当是一次试错成本。"他摸出女儿的火箭模型,发现底座刻着"CM2026",与陈默最新的战术代码完全一致。
深夜,林深坐在陈默的地下实验室,全息投影展示着近地轨道的卫星分布。"看这个区域,"陈默用激光笔指着某片空域,"这里即将成为太空经济的'中场核心',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