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寒气渗进证券交易所的玻璃幕墙,林深盯着交易屏上的火箭图标,忽然想起陈默三天前在地下实验室说的话:"商业航天的机会藏在发射窗口里,就像足球比赛的角球战术,关键是预判裁判的哨音。"他摸了摸西装内袋的金属徽章,上面刻着"CM2025",与陈默新送的航天主题U盘互为表里。
"林先生,您的特殊权限申请已通过。"穿藏青色制服的柜员递来一张黑色卡片,边缘印着火箭升空的暗纹,"祝您捕捉到'宇宙级'机会。"林深点头,目光投向自选股里那只图标为齿轮的股票——某商业航天基地的精密零部件供应商,其毛利率与近三年火箭发射成功率呈92%的正相关,这是陈默团队用卫星数据建模得出的结论。
十点零五分,交易屏跳出快讯:"某区域航天产业政策即将落地。"林深想起陈默的"倒计时战法":"政策公布前的15分钟,是主力资金的'燃料加注期'。"他迅速在搜索栏输入"火箭材料",跳出的第一只股票图标上,钛合金板材的反光与陈默实验室的同款材料如出一辙。
"看这个三十分钟线的MACD金叉,"左侧传来压低的男声。穿银色夹克的男人坐下,袖口露出某航天科技展的纪念徽章,"像不像火箭发动机的点火信号?"林深认出他是陈默的前同事张工,曾参与某型运载火箭的研发,此刻正用触控笔在屏幕上圈出密集成交区,"他们的订单量在过去三个月增长了300%,比火箭燃料加注速度还快。"
十点十五分,林深按照张工提供的"推进剂配方"——某型火箭燃料的密度数据,在限价栏输入"8.4"。确认买单的瞬间,他瞥见VIP室的窗帘后,有个穿定制西装的男人正在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航天城,镜片反光映出火箭模型的轮廓,与陈默办公室的摆件相同。
午间休市时,林深躲进消防通道,拆开陈默托人转交的牛皮纸袋。里面是一份《商业航天产业链暗线图》,用红笔标注着"卫星互联网=中场控制,火箭制造=前锋突破",附带一张旧船票,日期是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日,也是林深父亲去世的忌日。
"轨道共振理论听过吗?"陈默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林深这才发现纸袋里藏着微型对讲机,"当两颗卫星进入共振轨道,微小的引力就能引发巨大的能量。放在股市里,就是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共振点。"他迅速调出某卫星通信公司的K线图,发现其股价正在陈默标注的"共振区间"——60日均线与年线交汇处震荡,换手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