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量价背离让他想起2022年的光伏战役:当市场因短期产能过剩恐慌时,聪明资金早已在龙头股中预埋筹码。
夜幕降临时,王总的微信消息带着隐秘的紧张:"缅北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地方武装可能提前实施禁运。"附带的现场照片里,边境矿区的设备正在连夜拆除,远处山峦间隐约可见闪烁的灯光。
"通知所有关联账户,明早集合竞价加仓。"林深点燃一支烟,烟头在黑暗中明灭,"稀土板块即将迎来磁暴级行情,这次我们要抓住重稀土的历史性窗口。"
凌晨两点,书房的台灯下,林深仍在研究稀土产业链图谱。从矿山开采到磁材加工,再到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下游应用,每个环节都暗藏着资本流动的密码。他特别标注了科创板某磁材企业——这家掌握高性能钕铁硼技术的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达45%,一旦出口政策收紧,将成为直接受益标的。
"小墨,查一下这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情况。"他突然想起关键细节,"2025年6月18日,有1200万股首发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15%。"
"解禁股东多为战略投资者,减持概率较低,但市场可能借题发挥。"陈墨快速检索后汇报。
林深盯着日历上的两个红点:6月15日的缅北停采,6月18日的解禁日。两个时间点形成巧妙的操盘窗口——他决定将计就计,在解禁前利用市场恐慌吸纳筹码,再借出口管制政策拉升。
暴雨如注,密集的雨点砸在城中村的铁皮屋顶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林深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时图,眉头紧锁。早盘时,稀土永磁板块大幅低开8%,随后卖盘如汹涌潮水般涌出,成交量瞬间较前一日激增3倍。助理陈墨站在一旁,手中紧紧攥着从行业渠道获取的某磁材企业临床试验方案PDF文件,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
“林先生,这是某企业的原始入组名单。”陈墨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在其关键项目的受试者中,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比例高达42%,远超之前对外披露的30%。”林深快速滑动鼠标,目光如炬,锁定在“排除标准”一栏。根据这份资料,该企业的项目方案中明确规定:“排除携带特定风险因素的受试者”,但实际入组数据却严重违背了这一标准。他的心脏猛地一缩,意识到整个项目的基础设计存在致命缺陷,数据的可信度几乎为零。
“联系行业内可靠的爆料人,让他立刻发布这个漏洞。”林深的声音冰冷得如同寒冬的冽风,“同时,安排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