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铁水与炉温的临界点。”
三、熵变方程的哲学解
面试进入第三小时,沈巍突然关掉所有屏幕,房间陷入深海般的黑暗。当眼睛逐渐适应时,林深看见天花板上浮现出无数光点,它们按照某种神秘规律排列组合,形成星系般的旋臂结构。
“这是全球数千万投资者的情绪数据,通过量子算法实时映射的‘意识星图’。”沈巍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热忱,“你之前提到的‘熵减共振’,本质是人类集体意识在某个时空点的短暂有序化。就像炼钢需要足够的燃料让铁水达到熔点,资本市场的共振需要足够的情绪能量推动趋势形成。”
林深摸出牛仔裤口袋里的炼钢手套,皮革上的焦痕在幽光中泛着暗红。他突然想起女儿机械臂上的轴承,那些微观的振动如何汇聚成宏观的精准运动,正如千万个散户的交易指令如何编织成K线的走向。“所以共振模型的终极形态,是连接个体意识与群体趋势的桥梁?”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黑暗中回荡,像极了钢厂高炉里的回声。
沈巍打了个响指,光点突然汇聚成贵州茅台的日线图。“看这里,”他用激光笔指向2025年5月的某个十字星,“这个看似普通的整理形态,其实是机构调仓、散户观望、政策预期三种能量场的共振平衡点。就像炼钢时铁水在炉中翻滚,表面平静下藏着千钧之力。”
四、被锈蚀的真相
傍晚离开写字楼时,暴雨再次倾盆。林深躲在量子基金的玻璃雨棚下,望着街对面正在拆迁的老钢厂。巨型机械臂撕开厂房墙壁的瞬间,他看见生锈的钢架上隐约有行喷漆:“1998.5.12 共振实验场”。记忆突然被撕开缺口——那年他刚入职钢厂,某天深夜曾看见老师傅带着几个神秘人走进1号熔炉车间,他们携带的仪器上闪烁着类似量子基金实验室的蓝光。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拆迁办发来的通知:“旧钢厂遗址发现封存设备,疑似涉及当年国企改制机密,请原职工林深先生配合调查。”他摸出那枚从钢厂废墟捡来的轴承,突然发现内圈刻着极小的字母:“Q.FUND 1998”——正是量子基金的英文缩写。
沈巍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手中转动着枚1998年的泰国铢硬币:“有些共振,早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了种子。你以为在废墟里捡到的是炉温控制仪,其实是我们当年留下的情绪数据采集器。”老人望向钢厂方向,雨幕中他的侧脸与老照片里的老师傅重叠,“那场钢水泄漏事故,根本不是意外,而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将工业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