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味道的和解书
梅雨季的第七天,空气里浮动着铁锈与臭氧的混合气息。林深站在法院门口,手里的和解协议被汗水洇出褶皱。15万元首期还款的转账记录还在手机屏幕上温热,那是他在恒生指数期货上的全部盈利,此刻却像团正在融化的铁水,在掌心跳动着灼人的温度。
“林先生?”调解员的声音打断思绪,对方递来的钢笔尖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签完字后,剩下的债务将按三年分期处理,但您的信用记录......”话音未落就被雨声盖过。林深盯着协议末尾的签名栏,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钢厂签第一份劳动合同的场景,同样的蓝黑墨水,同样潮湿的春天,只是那时的指纹里沾着钢屑,此刻却混着咖啡渍与焦虑的盐分。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女儿班主任发来的消息:“林妙可同学的机器人项目进入市级决赛,需要家长陪同参赛。”屏幕上附的照片里,小姑娘站在操作台后,手里举着用废电路板做的机械臂,背景墙隐约映着“科技创新改变命运”的标语。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薰衣草香薰,玻璃珠在指腹下发出细碎的轻响,像极了炼钢炉里钢花爆裂的声音。
二、可转债的暗涌
地下室的除湿机开到最大档,仍压不住墙角的霉味。林深将和解协议折成纸镇,压在“熔炉二号”量化程序的设计稿上。新模型增加了情绪熵值的三维计算维度,可当他把数据接入可转债市场时,却发现所有共振信号都出现诡异扭曲。
“问题出在T+0机制。”他对着空气说,笔尖在K线图上划出红色箭头。可转债的实时交易特性让量价关系变成流动的岩浆,传统的均线系统在每分钟都可能重构的走势图里显得笨拙不堪。当他尝试将冶金学中的“动态黏度模型”嫁接到交易算法时,电脑突然蓝屏,重启后所有历史数据都出现乱码——那是他用三个月时间收集的市场情绪样本。
暴雨在凌晨两点达到峰值,铁皮屋顶被砸得咚咚作响。林深蹲在地上抢救硬盘,突然看见窗外闪过道绿光——那是钢厂方向的夜空,不知哪家车间的熔炉正在开炉。他摸出藏在抽屉深处的炼钢手套,皮革指腹还留着1998年那场钢水泄漏事故的焦痕,当时老师傅用这双手把他推离险境,自己却被灼穿半边工作服。
“共振需要介质。”他喃喃自语,将手套垫在硬盘下。或许可转债市场的介质不是传统的量价指标,而是更隐晦的“波动率套利”能量场。当他重新编写代码,将VIX恐慌指数的导数纳入计算时,屏幕上的乱码突然重组,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