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切过老巷,在林深的白板上投下一道金边。小周抱着新打印的研报进门时,正看见他用 ruler 量着某只股票周线图上的头肩顶高度,笔尖停在颈线位置的32.78元——那是软件标注的"强力支撑位"。
"深哥,这票都跌破28了,技术分析怎么还在显示支撑?"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困惑。林深没有抬头,用红笔在K线图上圈出三个看似标准的"早晨之星"形态,每个形态出现后股价都继续下跌。"因为画形态的是软件,而打破形态的是人。"他放下 ruler,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布林带,"去年我照着'喇叭口突破'买的那只股,后来才知道,主力用三天时间把上轨撑到天上去,就是为了让技术派以为要起飞。"
窗外传来证券交易所的钟声,林深摸出手机里的一段视频。画面里,某知名分析师正在电视上用MACD金叉解读行情,下方弹幕刷满"跟着老师买别墅"。"三年前我花两万块买了他的VIP指标,"他暂停视频,放大屏幕上的KDJ曲线,"你看这个'死亡交叉',软件显示是在80高位形成,实际是因为前一天主力对倒拉高了收盘价,指标被人为做了手脚。"
小周注意到白板角落贴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铅笔写着:"1998年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时,所有技术派都在喊'百年大牛市',结果三个月后暴跌19%。"林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嘴角扯出一丝苦笑:"我师傅当年就说,技术分析就像看后视镜开车,能看见过去的路,却猜不到前面的坑。"
午间休市时,他们坐在交易所外的台阶上。林深掏出烟盒,里面夹着两张旧交割单。一张是2015年用"老鸭头"形态买在山顶的记录,另一张是2023年依据"底背离"抄底却抄在半山腰的凭证。"这两张纸教会我两件事:第一,所有经典形态都可以被资金画出来;第二,当市场里80%的人都在用同一种指标时,指标就成了庄家的画笔。"
他突然站起身,指着对面写字楼玻璃上的云影:"你看那些云,像不像教科书里的'上升三角形'?但风一吹就散了。技术指标也是一样——MACD的金叉可能是主力刻意做的量价配合,RSI的超卖可能是为了骗散户抄底接盘。"小周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玻璃上的云影果然在微风中变形,刚才的"三角形"早已化作不规则的絮状。
回到小屋,林深调出某只股票的15分钟走势图。软件在图上标出了七次"金叉买入信号",其中五次都是假突破。"看这里,"他放大第三次金叉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