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国这场围绕太子之位展开的激烈争斗中,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并未置身事外,而是悄然布局,在暗中联络朝中官员及军中将领,意图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脱颖而出。
康王赵构深知,要想在这场争斗中胜出,仅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拉拢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秦桧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秦桧此人,善于察言观色,巧言令色,且心思缜密,极具权谋手段。他敏锐地察觉到赵构的野心与潜力,认定跟随赵构或许能让自己飞黄腾达,于是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赵构阵营,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秦桧凭借着自己在朝中的人脉关系,四处奔走,为赵构牵线搭桥。他先是游说一些在朝中不得志但颇具才华的官员,向他们描绘赵构若登基后的美好蓝图,承诺给予他们更高的地位和权力,从而成功拉拢了一批文官。这些官员在朝堂之上,开始有意无意地为赵构造势,宣扬他的贤能与品德。
在军中,秦桧也没闲着。他利用自己与一些将领的交情,以及各种利益诱惑,说服了不少将领支持赵构。他对将领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调赵构对军事的重视以及对武将的信任,暗示他们若赵构登基,武将们的地位和待遇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些将领们在秦桧的劝说下,纷纷表示愿意在关键时刻为赵构提供武力支持。
赵构在秦桧的帮助下,势力逐渐壮大。他表面上依旧保持着低调谦逊的形象,对赵恒尽着为人子的孝道,对朝中大臣也礼贤下士,丝毫没有流露出对太子之位的急切渴望。然而,在暗中,他与秦桧精心编织的权力网络却越来越紧密,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宋国的朝堂和军队中悄然铺开。
随着各方势力围绕太子之位的争斗日益白热化,赵构与秦桧的小动作虽然暂时未被其他势力察觉,但却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改变宋国的政治格局。
赵恒虽因身体原因日渐消沉,但对朝中围绕太子之位的激烈争夺并非毫无察觉。再加上他对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心知肚明,深知立储一事迫在眉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行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考察自己的长子赵煦与三子赵桓。
一日早朝,赵恒强撑着病体,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朝堂之上安静得落针可闻,大臣们都隐隐感觉到今日将有重要之事宣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恒缓缓开口,声音虽略显虚弱,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