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嘉儿笑着说:“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咱们在西南刚把学堂办起来,南海就出了个进士,这是老天爷都在帮我们啊!”
夏初虽未见过吴文书,却也为这个来自岭南的学子感到高兴:“这说明,只要给百姓机会,无论出身如何,都能有出息。”
龙天策反复读着捷报,眼中泛起激动的泪光。他想起了初到岭南时,那里的百姓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敬畏;想起了为了办学校,玉倾城如何精打细算,从牙缝里挤出钱粮;想起了罗嘉儿如何用苗寨的草药,治好读书孩子的疫病;想起了自己在学堂的奠基仪式上,对百姓们说的话:“总有一天,岭南的学子,也能像中原的学子一样,金榜题名,为国效力!”
如今,这句话终于成真了。
“快,取笔墨来!” 龙天策对侍从说,“我要给吴文书写一封信,向他表示祝贺!”
尺素传情:墨香里的期许与嘱托
在西南的灯火下,龙天策铺开信纸,提笔蘸墨。他没有用公文的格式,而是以一个长辈、一个曾经见证过吴文书成长的“引路人”的身份,写下了这封信:
“贤侄文书亲启:
闻你高中进士,为南海开天辟地之举,老夫欣喜若狂,夜不能寐。
犹记当年,老夫初至南海,见你于学堂中,衣虽褴褛,眼神却亮,读书如饥似渴,便知你非池中之物。今果然不负众望,一举夺魁,不仅光耀门楣,更扬我南海文风,此功莫大焉!
南海之地,古称蛮荒,然自大唐一统,文风渐开。老夫当年兴办学堂,非为装点门面,实乃深知‘教化兴则邦国兴’之理。百姓愚昧,则易受蛊惑;百姓明智,则能辨是非。你之成功,证明南海之民,非不能学,实乃昔日无学可上。
今你金榜题名,当知肩头责任之重。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莫忘你是南海之子,莫忘南海百姓之苦,莫忘读书之初心——非为功名富贵,乃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日若外放,若能回岭南,当致力于推广教化,让更多南海子弟,能如你一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若在中枢,则当为岭南、为西南、为边疆百姓发声,让朝廷知晓,边疆之地,亦有英才,亦有忠良。
老夫在西南,仍在为兴办学堂、推广教化而奔走。你我虽相隔千里,却为同一目标而努力——让大唐的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文风教化之中;让大唐的每一个百姓,都有机会读书识字,明事理,辨是非。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