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米,相当于现在的四层楼高,城墙顶部雉堞上,了望孔与箭窗密布。
镇西口城墙防守的缺陷是,没有护城河。
根本的原因是,镇西口位置相对较高,缺水。
难以引水的情况下,城墙外只能挖壕沟替代。
当然在这个时代,挖壕沟是守城方最实用的防守方式。
这样的壕沟,攻城方要花费大量人力,二三日内才可以填平,大大延误攻城时间。
因此不是大兵压境、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用无数生命来填平这道壕沟。
镇西口设有东、南、西三门,北门因靠着绝壁而封闭。
南门是从镇西城抵达的路,面对西秦国的,只有西门。
西秦国要想破城,首先要攻下西门,才能进入城中。
杜大帅一行人,就是站在西门城门上方,查看双方情况。
西门的城墙最高,达十二米左右,设有独立城门。
城门下,是一个砖石结构的半圆形瓮城,可容两辆马车通行。
西门城门由双层榆木包裹着铁皮制成,坚固无比,门板厚达数寸,表面布满加固的铜钉。
城门上方设有千斤闸,一旦敌军突破城门,守军迅速放下闸板,将其困在城门洞与瓮城之间。
守军便可从三面居高临下发动攻击。
西门城头上,此时正一片忙忙碌碌。
“快,这边,把滚木装上去。”
“那里,礌石多搬上几堆。”
“火油、火油,每个垛楼配五十罐。”
听到火油,周天成大感兴趣。
他还以为,这个时代已经有石油出现。
结果拿起一看,哑然失笑。
这种火油,是用陶罐装的桐油,混合石灰装在一起的“火油”。
威力当然比不上前世的汽油。
但就是这种火油,却是这个时代最好用的防守利器,用火油对付爬墙的勇土,以及墙下面密集的人群,一烧一个准。
但火油数量不是很多,主要就是桐油产量有限。
其它常用守城武器,就是长枪、盾牌、弓箭与刀剑了。
这些就是冷兵器时代,守城方的主要防守办法。
周天成心想,如果在这城墙上,安排有现代的机枪、大炮,对方还不是来多少,死多少。
哪怕就是抗战时期最好的守城利器,手榴弹来对付攻城一方,也是个大杀器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