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大多出身寒门,有的甚至就是长安本地的流民子弟。
天王,焚器之事,人神共愤!然士族此举,意在激怒!
意在逼您以暴制暴,坐实‘暴君’之名,离间您与关中尚在观望的豪强之心!
谢道韫语速极快,目光锐利地扫过巨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务之急,是抢种!是活命!道韫已命‘铁蜈蚣’在渭北盐碱滩,强行开渠引水。
然…无器可耕!无种可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她身后的一个年轻学子名叫陈默,曾是洛阳太学寒门子弟,家族尽丧于永嘉之乱。
他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
天王!诸位将军!士族焚我农器,断我生路!此仇不共戴天!
然…学生有一言!他们焚的是铁器,烧不掉的是人心!
是千万农人心中,对土地的念想!他们以‘礼’杀人,我们…便以‘字’还击!
他猛地从怀中,掏出一卷破烂的、用木炭写在粗麻布上的书稿,高高举起!
麻布上,赫然是密密麻麻、用生命书写的《诗经》篇章!
尤其《魏风·硕鼠》、《豳风·七月》等描述农人疾苦、讽刺剥削者的诗篇。
字迹力透麻布背,带着斑斑血迹和汗渍!
这是…长安城外,幸存的流民老农,口述!是田间饿死的孩童,临终所念!
是学生和同窗,冒死在士族焚书坑儒的余烬中,抢出的残篇,拼凑而成!
陈默的声音,带着哭腔,更带着不屈的火焰。
他们烧农具,我们就用这字!刻在田埂上!写在城墙上!让天下人都看看!
看看他们所谓的‘礼’!底下埋着多少,农人的白骨和血泪!
“对!以字为兵!让那些高高在上的硕鼠看看!农人不是哑巴!”
其他寒门学子,也纷纷激动地喊起来,他们手中都捧着类似的、饱含血泪的“诗简”。
巨茧的震动缓缓平息,那股冰冷的怒意,并未消散。
而是沉淀下来,变得更加深邃、更加危险。
出现了一股新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意念。
扫过陈默手中,那血迹斑斑的麻布诗简,扫过那一张张,年轻而激愤的脸。
“字…为兵…”冰冷的意念,在众人脑海中低语。
如同生锈的刀锋,刮过铁砧,“好…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