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妈妈用相机拍下它的样子一样。”
念初的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拿起一支翠绿色的水彩笔,几乎没有犹豫,就在纸的中央偏下的位置,画了两片并排的、小小的、近乎椭圆的叶子,用色很浅,边缘还带着点稚拙的锯齿。然后,他用细细的褐色线条画出连接叶子的、更细的茎秆。画完这株小小的“苗”,他停住了笔,歪着头想了想,又在那两片小叶子旁边,用更浅的绿色,画了两个更小、更圆的点。
“这是什么?”沈星晚好奇地问,指着那两个小绿点。
“芽苞!”念初很肯定地说,小手指着自己画的小苗,“妈妈你看,就在这两片大叶子的中间,这里,有两个小小的、鼓鼓的绿点点!爸爸说,那是以后会长出新叶子的小包包!”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沈星晚凑近窗边仔细看去,在午后明亮的阳光下,那株小苗顶端紧挨着两片子叶的茎节处,果然有两个极其微小、几乎难以察觉的、比米粒还小的淡绿色凸起。她惊讶于儿子观察的细致,更惊喜于他将这份细致如此准确地捕捉到了纸上。
“念初真棒!观察得这么仔细!”她由衷地赞叹。
得到肯定的念初,画画的热情更高了。这幅画成了他观察小苗的“记录本”。每隔一两天,他都会在画纸空白的地方,添上新的“小苗”。他不再只画一个角度的静态模样,而是开始尝试画出他注意到的细微不同。
有一天,他发现小苗的两片子叶在午后阳光充足时会微微向上扬起一点点,边缘似乎更舒展了些。他立刻拿出画纸,在原来那株小苗旁边,又画了一株。这株的叶子不再是完全平行的,而是有了一个非常微小的、向上的角度。他还特意用更深的绿色,在叶子的边缘涂了一圈,旁边歪歪扭扭地标注:“太阳晒的,叶子高兴!”
又过了几天,一场夜雨过后。念初清晨跑去看,发现小苗那纤细的茎秆上,靠近泥土的地方,似乎多了一点极其微小的、毛茸茸的褐色突起。他蹲在那里研究了很久,跑去问正在给老银杏树松土的顾言:“爸爸!小苗身上长小疙瘩了!它生病了吗?”
顾言放下小锄头,走过来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不是疙瘩。那是根毛,新长出来的小根须在往外探头探脑,想抓牢泥土,也想找水喝。这是它站稳脚跟的‘小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念初恍然大悟,立刻跑回他的画纸前。他找到几天前画的那株小苗,在它茎秆靠近底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