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荀子说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爭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n
“人性本恶,所以朝廷才需要以圣人之道,德化育民啊!”三阿哥感慨道。
\n
他自幼饱读诗书,这几年为了编《古今图书集成》,成天和那群文名在世的大儒们泡在一起,这种词儿自是信手拈来。
\n
林煒算是看明白了,三阿哥自己就代表著儒学一说,亲自来廉亲王府论道了。
\n
他先拋出事实,再用儒家理论加以论证,最后再得出结论,虽然听上去挺有道理,但却不符合后世逻辑学“三段论”式的论证方式。
\n
就在眾人都觉得三阿哥的论点站位极高之时,道士张德明却眯著眼睛,摇著羽扇反驳道:
\n
“三爷儒家入世之说虽然高明,但只能治標却不能治本,恕贫道不敢苟同!”
\n
“有劳诸位大人想想,黄河为什么要年年改道呢?”
\n
既是论道,等级之分也就不那么严重了,张德明坐在矮杌子微笑著看向眾人,不慌不忙的模样,倒显得他更有仙风道骨了。
\n
“嗨!这老天爷不顺气儿,想拿老百姓寻晦气唄!”
\n
“我们上哪知道老天爷是怎么想的?”十阿哥反驳道。
\n
三阿哥一上来把大清以儒学治国的基本国策说出来了,就连一向不学无术的老十也觉得无懈可击。
\n
难道还能反对康熙钦定的国策吗?
\n
其他人也纷纷说话,大意也都差不离儿,黄河改道是天意,朝廷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做些整顿河工漕运,这样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对得起黎民眾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