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大,其实跟打报告那些家伙们提到的情况一样,那就是:常年招生数量稀少,教学设施残破,师资力量薄弱。
\n
社会是讲公平的,尤其是教育上,即便有人更公平,但不妨碍整体上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希望工程”就不会诞生,甚至都不会有高考。
\n
当初东圩港中学排最后一批裁撤高中部,就是为了照顾沿江农村地区家庭,否则在本就不发达的交通条件上,指望所有乡下小孩都跑个十几公里甚至二十几公里上中学,那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n
再有就是即便学校住宿吃饭有补贴,可终究多少还是要掏点儿。
\n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早几年工资连四百块都没有,一百来块两百来块比比皆是,力工帮忙一整天才三十块钱,做死了也没几个大钱给小孩在学校里猛猛干饭,更遑论找个地方住还要给钱。
\n
所以,乡下中学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公平,接受教育权利上的公平。
\n
只不过时代在变化,基本建设水平在提高,基础教育规模也在扩大,优化教育配置是合理的事情。
\n
至少在4696年的当下,沙洲市的农村娃,搞一辆自己的自行车,甭管新旧美丑,至少是能做到的。
\n
这就是经济水平提高了的印证,也证明时代确实在发展。
\n
那么乡下中学甚至是小学的退场,的确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只不过有早有晚。
\n
“村小”这个概念,必然会率先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退去。
\n
在这么个时代潮流下,张正东这个五星村的土鳖校长,就算想要据理力争,实际上也是没有半点狗叫权。
\n
于是张校长郁闷地找到好大侄儿聊聊天,想要开解开解。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