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甚至每月都特意抽出一日空闲时间,前往县学,亲自给学生们答疑解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他们讲解难题。
在他的不懈努力与悉心推动下,当地的教育事业逐渐兴旺起来。
学堂里书声琅琅,学子们求知若渴,先生们倾囊相授,整个县学氛围焕然一新。
第二年科考之际,该县考上童生和秀才的人数大幅上升,众多寒门子弟凭借自身努力脱颖而出,一时成为佳话,引得周边县城纷纷效仿。
圣上本就对李承泽的才学与能力颇为赏识,当初的贬斥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暗中专门派了心腹之人密切关注李承泽的一举一动,期待他能在地方上有所建树。
李承泽在县令任上,一心扑在民生政务上,无论是兴修水利以解旱涝之患,还是重视教育培育一方人才,桩桩件件都干得极为出色,政绩斐然。
这些功绩,上级官员都看在眼中。
在该年度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毫无意外被评为了“优”等。
不久后,圣上的调令下达,李承泽被破格调回京城,凭借自身能力与过往功绩,升任户部员外郎,兼翰林院侍讲。
在户部,李承泽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庞大且繁杂的财政收支事务。
这一摊子事,牵扯到朝廷上下的诸多方面,账目如山,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团乱麻。
然而,李承泽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从纷繁复杂的账目中抽丝剥茧,理清了头绪。
他核查账目过程中,很快便敏锐察觉到,户部账面上存在诸多猫腻。
一些官员倚仗权势,长期拖欠国库账款,甚至暗中勾结,通过虚报账目、巧立名目等手段中饱私囊,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户部工作的正常运转。
目睹户部被这些贪腐乱象搅得乌烟瘴气,国库资金被不法之徒肆意窃取,李承泽顿感义愤填膺。
在一次被圣上留下问政,探讨朝廷开源节流财政相关事宜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将户部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官员们中饱私囊的恶行,毫无保留地直接捅到了圣上面前。
圣上早就有清除这些先皇时期遗留下来的财政弊端的想法,只是一直未寻得合适的时机与人,如今李承泽的举动正中下怀,双方当即一拍即合。
李承泽的胆大在朝堂上早就出了名,旁人避之不及的棘手事儿,他偏敢迎难而上,就好似给他根竹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