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新拟的"合作方案"再来洪兴时,正赶上丰收节彩排。广场上,孩子们举着用榴莲壳做的灯笼跑,妇女们唱着《洪兴谣》,阿凯带着护路队在演练队列——他们的臂章上,印着洪兴的稻穗和各合作方的标志:泰国的莲花、老挝的占巴花、中国的五星。
"陈先生!"顾问挤到台前,"我们可以追加投资,不要求控股,只要......"
"只要什么?"陈耀从后台走出来,手里端着碗榴莲粥,"要我们的橡胶园?要我们的矿场?还是要我们的学校?"他指了指正在给老人量血压的医疗队,"您看,这是解放军派来的医生,他们不要股权,只要洪兴的百姓健康;您看,"他指向正在教孩子算术的中国老师,"他们不要分红,只要洪兴的孩子识字;您再看,"他拍了拍身边的克钦战士,"他们不要保护费,只要自己的地能种稻子。"
顾问张了张嘴,没说出话。这时,小棠举着个榴莲跑过来,塞到他手里:"叔叔,这个甜!"顾问咬了一口,突然鼻子发酸——这甜味里,有橡胶园的汗水,有矿场的尘土,有教室的粉笔灰,有所有洪兴人攥着铁锹、笔杆、锄头的模样。
"陈先生,"他突然笑了,"我明白了。洪兴的地,确实种的不是资源,是人心。"
当天下午,摩根士丹利的官方声明出现在财经新闻头条:"撤回对缅北争议区域的资源投资计划,转为支持民生合作项目。"评论区里,一条高赞留言写着:"原来最金贵的不是矿脉,是人心;最赚钱的不是股权,是信任。"
入秋时,洪兴的银行多了个"民生基金"专户。陈耀让人在柜台贴了张告示:"此基金来自所有合作方的善意,用于建学校、修水渠、给老人治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头天开户,就有村民存了两筐鸡蛋,写着"给小棠攒学费";矿场主存了半车矿石,批注"给学校买电脑";连摩根士丹利的代表都存了笔钱,备注是"向洪兴的稻穗致敬"。
暮色里,陈耀站在市政厅顶楼,望着广场上的丰收节彩灯次第亮起。风里飘来烤榴莲的香气,混着孩子们的笑声,还有远处铁路的汽笛——中缅铁路洪兴段提前贯通了,第一列满载榴莲的列车正驶向昆明,车身上贴着洪兴的标语:"我们的光,自己种。"
他摸了摸腰间的翡翠平安扣,那是克钦头人送的。此刻,扣上的纹路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极了田埂上的稻穗,像极了教室的窗棂,像极了所有在风雪里攥紧铁锹、又捧出希望的手。
喜欢港综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