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府的装甲部队碾过橡胶林时,陈耀正蹲在金穗村的晒谷场上。九月的阳光晒得椰壳帽发烫,他却盯着脚边半块带泥的榴莲——这是今早村民偷偷塞给他的,果壳上还沾着晨露,像极了三年前陈然在新加坡果园里摘的那颗。
"陈叔!"阿凯浑身是土从前沿跑来,战术背心被弹片划开道口子,"军政府第一波攻势被挡在3号防线了!他们用了六辆T-55,咱们用改造的榴莲园铁丝网和反坦克桩,硬是没让他们突破橡胶林!"
陈耀捏了捏榴莲壳,指腹感受到果壳的韧性。这橡胶林是他带着村民种了五年的,每棵树都按防风林标准间距栽种,树干上还缠着铁丝网——此刻,这些"铁树"正发挥着比钢铁更坚韧的作用:树冠交织成网,阻挡了军政府的无人机侦察;树根扎进地下半米,让装甲车的履带陷进泥里。
"伤亡呢?"他问。
"轻伤七个,没重伤。"阿凯挠头,"老乡们太给力了。村妇队用榴莲筐装石头当投石器,小学生捡了军政府的弹壳当'战利品'——您看,"他从兜里掏出个弹壳,"小桃用红漆画了朵榴莲花,说要当'洪兴勋章'。"
陈耀笑了。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泥,走向临时指挥部。指挥部设在村口的旧祠堂里,墙上挂着洪兴的"橡胶地图"——每片橡胶林的位置、树龄、产量,都被标成了防御工事的坐标。阿积正盯着沙盘,手指点在最南端的"金穗小学":"军政府的主攻方向在这儿,他们想端了咱们的医疗点和粮仓。"
"他们以为咱们和毒贩一样,靠毒品撑腰。"陈耀拿起红笔,在"金穗小学"周围画了个圈,"把学校的课桌椅全搬到围墙后,让孩子们当'活靶子'——军政府敢开炮,国际记者的镜头比子弹快。"他顿了顿,"再让农业组把晒谷场的稻草堆成假弹药库,真粮食全藏进地窖。"
阿积眼睛一亮:"耀哥,您是说......"
"打心理战。"陈耀抽出张纸,是村民们连夜画的墙绘:橡胶林里,洪兴工人教孩子种榴莲;学校操场,军民一起拔河;晒谷场,老妇人给士兵递椰浆饭。"军政府宣传咱们是'毒瘤',咱们就让他们看看——"他把纸拍在沙盘上,"洪兴的地盘,是能种出甜果子的地方。"
第一波攻防战持续了七个小时。军政府的T-55坦克撞断了三排反坦克桩,却在橡胶林里陷入了泥坑;武装直升机试图轰炸金穗小学,却被村民用改装的高射炮(原是防雹用的)打偏了航向;最精锐的特种部队摸黑渗透,却在触到第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