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诸葛亮身上。他羽扇轻摇,神情却比窗外的寒夜更加凝重。青衫单薄,烛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映照出无尽的忧虑。
“主公,云长、翼德二位将军所言,皆切中要害。”诸葛亮的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刘基其人,志在天下,绝非池中之物。其‘铁器兴邦’之策,看似惠民,实则根基在于对核心资源与信息的绝对掌控。他索要户籍,绝非仅为好奇。新野虽贫弱,然屯田流民,乃是我军未来兵源、粮秣之基。此册若完整落入其手,新野于我,便如赤身裸体立于强敌之前,山川地理、人口分布、丁壮技艺、田亩肥瘠,尽在其掌握。彼时,他只需按图索骥,或分化瓦解,或精准打击,我新野将无险可守,无秘可藏。”
他停顿片刻,羽扇指向案上的樟木匣:“故而,亮已令宪和将户籍册做了三处删改:其一,田亩具体位置、四至界畔,一概模糊,只保留大致区域与总亩数;其二,丁壮所擅长之技艺,尤其与军伍相关者,如铁匠、木匠、善射者等,悉数隐去;其三,所有田亩等则评定,皆上调一等,良田记为中田,中田记为薄田。如此,呈递于刘基的,仅余丁口总数、男女老幼比例、各区域授田总亩数等粗疏框架。田在何处?民有何能?地力如何?让他自己去猜!”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乃‘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之计。虽不能完全阻其窥探大势,却能最大限度隐藏关键细节,使其所得信息,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真假难辨,效用大减。”
张飞闻言,眉头稍展,但仍梗着脖子:“军师妙计!可……可这删了改了的册子,他刘基能信?万一他恼羞成怒,直接打过来咋办?”
“翼德将军勿忧。”诸葛亮微微摇头,“刘基索要户籍,其意本不在细枝末节,而在于掌握新野整体规模与潜力。丁口总数、授田总亩数,这些宏观数据,他自有其他渠道可以印证一二,我们瞒不住,也不必全瞒。关键在于,他无法通过这些粗疏数据,精准判断我新野的战争潜力、动员能力以及核心资源分布。至于信与不信……他既主动提出以铁器交换,便说明他此刻更看重的是建立联系、获取信息,而非立刻撕破脸皮。他需要时间消化中原,暂时无暇南顾。我们,也需要时间喘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关羽捋须沉吟:“军师之计,确能稍减其害。然,即便删减,新野人口多寡、屯田规模几何,此等大势,终究落入其眼中。此乃无法遮掩之实情。刘基得此,便如得窥我身形轮廓,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