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炭火,铁矿石在炉内被更彻底地熔化、精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主公!”一个浑身沾满煤灰、脸上却闪烁着兴奋光芒的中年人快步迎了上来,正是马钧。他手里还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陶罐,罐口蒙着紧绷的鞣制羊皮。“您来得正好!‘听瓮’的雏形已备好,正要寻一处合适地点测试其监听地下动静之效!”
刘基的目光扫过那些流淌的铁水和成型的泥范,最后落在马钧手中的陶罐上,点了点头:“此物关乎重大,务必谨慎。先带孤看看工坊。”
马钧连忙引路。工棚内分工明确,秩序井然。一侧是铸造区,铁水注入泥范,冷却后敲开,便露出暗红色的粗糙铁胚。另一侧则是锻打与精加工区。数十名赤膊的精壮铁匠,两人一组,一人钳住通红的铁胚置于铁砧上,另一人则抡起沉重的铁锤,伴随着节奏分明的“铛!铛!”声,奋力锻打。火星四溅,如同绽放的赤色花朵。铁胚在反复的锻打中延展、变形,杂质被挤出,结构变得致密坚韧。
更令人瞩目的是那些经过初步锻打的部件,被送到一排排固定在木架上的简易“车床”前。这些车床以硬木为基座,核心是一个可高速旋转的铁制卡盘,由皮带连接至不远处巨大的畜力转轮。匠人们将弩机的悬刀(扳机)、望山(瞄准器)、钩心(弩机核心部件)等需要精密尺寸的零件毛坯卡紧,手持锋利的钢制车刀或锉刀,小心翼翼地靠近高速旋转的工件。刺耳的切削声响起,金属碎屑飞溅,原本粗糙的毛坯在匠人稳定的手下,迅速变得棱角分明、尺寸精准。旁边有工吏拿着木质的“标准规”和“卡尺”不断测量比对,确保每一个零件都严丝合缝。
“主公请看,”马钧拿起一个刚车好的弩机悬刀和一个弩机匣体,“此悬刀放入此匣,松紧合度,分毫不差!这便是‘标准制式’之功!甲坊所造之悬刀,放入乙坊所造之弩机匣,同样可用!损坏之弩,只需更换坏件,顷刻修复如新!”
刘基拿起那冰冷的金属部件,感受着其精确的棱角和光滑的表面,眼中精光闪动。这便是他寄予厚望的“铁器壁垒”的基石!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后勤保障和持续战力的革命。
“好!马卿之功,利在千秋!”刘基赞道,随即话锋一转,“然对岸曹操,深沟壁垒,恐非仅在地表。其惯用地道之谋,不可不防。卿手中‘听瓮’,便是应对此獠的利器?”
马钧精神一振,捧着那陶罐道:“正是!此瓮取其腹大颈小之形,蒙以鞣制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