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联孙抗曹’之策,刻不容缓。”诸葛亮语气转沉,“江东孙权,承父兄基业,坐拥六郡,带甲十万,据长江天险。其麾下周瑜,精通韬略,鲁肃,深谋远虑,皆一时人杰。若能与之结盟,共抗曹操,则大势可期。”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赵云:“亮需遣一心腹智勇之人,携我亲笔书信,密赴江东,面呈鲁肃子敬先生。此人需胆大心细,能言善辩,更需临危不惧,纵使刀斧加身,亦要护得书信周全。子龙,此重任,非你莫属。”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出使江东,深入虎穴,游说强邻,这其中的凶险与艰难,不亚于一场恶战。书信若失,不仅联盟无望,更可能泄露军机,招致灭顶之灾。
赵云神色肃然,毫无半分犹豫,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斩钉截铁:“承蒙军师信重!云,万死不辞!纵使粉身碎骨,亦必护书信周全,面呈鲁子敬先生!”字字铿锵,掷地有声。那份在长坂坡淬炼出的忠勇与担当,此刻化作最坚实的承诺。
刘备眼眶微热,上前扶起赵云:“子龙……一切小心!”千言万语,只化作重重一拍肩头。
诸葛亮眼中也流露出赞许与托付:“子龙忠勇,亮素深知。此行关系重大,书信内容,我稍后与你细说。江东人物性情、局势利害,亦需你了然于胸。鲁肃子敬,胸怀大略,非目光短浅之辈,乃破局之关键。然其主孙权,年少继位,心思难测,周瑜周公瑾,雄姿英发,恐对我等心存疑虑……你需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末将明白!”赵云沉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新野这座小小的城池,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无形的、躁动而充满希望的活力。城西一处原本废弃的宽敞院落被迅速清理出来,高大的木栅围起,成了戒备森严的“神机坊”。糜竺的榜文效力惊人,短短数日,便有十数位方圆百里内手艺最精湛的老木匠被重金礼聘而来,甚至还有两位据说曾在洛阳官营作坊做过工的师傅。锯木声、刨子声、凿击声、匠人们带着各地方言的争论声,日夜不停地从坊内传出,混合着新鲜木料的清香,竟冲淡了冬日的萧瑟。
坊内核心区域,诸葛亮亲自坐镇。他褪去了宽袍大袖,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短褐,袖口挽起,露出清瘦却有力的手腕。图纸被悬挂在显眼处,他时而凝视图纸,陷入沉思,时而在铺满木屑的地上与匠人们一同蹲下,用炭条在地上演算着复杂的角度与力臂关系,或用几根木条、绳索现场制作简易模型,演示曲柄连杆的联动原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