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皮肤传来,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令人心安的力量。这不再是夺人性命的凶器,而是守护生机、开辟活路的依仗。他停下动作,独眼望向远处地平线上那些早已消失无踪的黄巾溃兵逃遁的方向,刻骨的恨意并未消散,如同深埋地底的炭火,但此刻,这恨意之上,却清晰地覆盖着手中铁锄冰冷厚重的轮廓,以及脚下这片刚刚翻整、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土地。他伸出沾满泥土的手指,用力地、近乎虔诚地,抹去锄头木柄上沾染的一点泥渍,动作缓慢而郑重。
“石头哥,喝口水歇歇!”一个半大孩子提着个粗陶罐跑过来,小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晶晶的,“府衙的粥棚快开了,稠得能立住筷子!俺娘说,托刘府君的福,今年冬天饿不着了!”
王石头接过陶罐,仰头灌了几口温热的清水,喉结滚动。他抹了把嘴,没说话,只是把陶罐塞回孩子手里,又重重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那力道,传递着一种无声的、磐石般的安稳。孩子咧开嘴笑了,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跳着跑向另一片正在开垦的土地。
***
陈留城西,原本空旷的河滩地,如今已矗立起一片连绵的简易窝棚。袅袅炊烟从茅草顶上升起,驱散着冬日的寒意。这里便是“十杰营”新兵和部分最先安置流民的聚居点。窝棚虽陋,却排列有序,留出了宽阔的通道,显出一种乱中有序的生机。
窝棚区中央,几口巨大的铁锅正架在临时垒砌的灶台上,底下柴火烧得噼啪作响。锅里翻滚着浓稠的粟米粥,米香混合着一点点咸菜的气息,勾得人肚肠咕咕直叫。衣衫褴褛但脸上已有了些血色的妇孺老弱排着长队,手中紧紧攥着标明身份和授田位置的粗糙木牌,眼巴巴地望着那翻腾的热气。负责分粥的是几个伤愈后留在后勤的“十杰营”老兵,他们动作麻利,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都排好!别挤!府君有令,人人有份,管够!”
一个瘦得脱了形、裹着破旧单衣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接过盛满热粥的粗陶碗。滚烫的温度透过粗陶传到她冰凉的掌心,那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饱腹感,让她浑浊的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朝着陈留城的方向,深深地、深深地弯下了佝偻的腰背。周围,捧着热粥狼吞虎咽的流民们,脸上麻木的绝望已被一种近乎贪婪的满足和小心翼翼的希冀所取代。食物的热量顺着喉咙滚下,暖了肠胃,更暖了那颗在乱世中早已冻僵的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杰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