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可想而知。
当然,要是只是需要替代闪电隼到好了,但是当年李延谈下这个项目的时候,夸下了海口说这将是全宇宙第一款第二阶段第三世代的战斗机,这才战胜了其他在概念上输了一筹的竞争对手。
但是,事实上没人知道这第二阶段第三世代的战斗机应该是什么样的,军方和寰宇科工研发部的意见也不尽一致,设计要求也是一改再改。这就导致了XTA-19的难产,虽然因为闪电隼的出色给了军方足够的耐心,但是现在开发了快二十年,再多的耐心也快消耗殆尽了。
“那我帮你联系一下,最迟一周后就能出发,需要帮你安排大型运输机吗?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把三号验证机和工程团队也一块带过去比较好。”李延知道这是正事,坐直了身子,准备开始调动人脉。
“啊?这倒不用吧……”李听寒还有点犹豫。
“当年闪电隼就是吸收了现场飞行员的意见才设计成功的,既然能用闪电隼飞出来圣剑需要的数据,那么应该是极其优秀的飞行员,更何况,那边也装备了我们的产品,你带着工程团队我也好找个方便点的借口。”李延说。
“我知道了,那么我就带上三号验证机和工程团队过去。”
用超级闪电隼飞出来那组数据的飞行员自然是廖勇,这是他在飞那个科目时飞出来的数据。靠着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驾驶技术,廖勇成功拿到了B-的评分,避免了被关禁闭。
有一说一啊,B-这个评分连邓恩都有点被吓到,尤其是这家伙从驾驶舱里翻出来的时候除了累了一头汗之外,剩下的并没有什么异常就更吓人了。
“好吧,我承认是我技术有些不足。”娜塔莉亚知道是自己技不如人,坐在廖勇身边,老老实实地服了个软。
“不,是我的问题,想要及格至少需要连续飞三组以上的18G机动,在临界高度飞这么高的过载的确太难。”廖勇也叹了口气,“或许确实是我有点太想当然了。”
“廖勇,你能飞到最高多少G过载?”刚从塔台赶来的邓恩的声音传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呃,我在学校的高G训练器上飞过十五秒左右的19G过载,但是当时机器最高就只能设置到那么高。”廖勇老老实实回答。
“接近20G的极限过载承受能力?”邓恩都愣了一下。
在现在这个时代,对过载的承受极限几乎是飞行员天赋的硬性上限,你技术掌握的再怎么纯熟,你的对手就是能比你生扛1-2G的过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