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资源稳定币:挂钩黄金、白银、铜等战略资源,构建独立于美元的定价体系。
“港币稳定币仅应作为桥梁,必须控制规模,主权信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鸿兵(《货币战争》作者)对《天才法案》的解读
1. 法案本质:私营资本夺取“数字发钞权”
宋鸿兵延续其对美联储“私人银行属性”的批判逻辑,指出《天才法案》实质是将美元发行权外包给私营机构(如Circle、Tether),形成“第二美联储”。
他揭露:法案要求稳定币80%储备为短期美债,将2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场转化为美债刚性需求,直接对冲中国、日本等主权投资者减持美债的风险(2023年中国减持美债13%)。
2. 全球影响:美元霸权的“链上续命”
重塑支付霸权:稳定币跨境支付成本比SWIFT低80%,时间从数天缩至分钟级,可能取代传统美元清算网络,巩固美元在数字时代的垄断地位。
风险转嫁机制:私营发行商(如Tether持有980亿美债)成为美债“接盘侠”,但挤兑风险由全球用户共担——类似2008年次贷危机中的“大而不能倒”。
两人共识:破局关键在“主权货币重构”
卢麒元的“人民币主体性”方案
切断美元定价枷锁:将人民币价值锚定国内工业用电消耗,建立实体经济支撑的自主定价逻辑。
外储转战略资源:强制结汇8万亿美元“外挂外汇”,转化为黄金、稀土、芯片等储备,发行资源稳定币对冲美元贬值。
宋鸿兵的“去中心化反制”建议
呼吁新兴国家采用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如金砖国家BRICS-Pay),绕过美元清算体系。
支持非美稳定币协议(如以太坊V神提出的Rai协议),用加密资产抵押避免美元绑定。
卢麒元与宋鸿兵虽视角不同(主权信用 vs. 货币战争),但共同揭露了《天才法案》的核心矛盾:
对美国:以“金融创新”掩盖债务危机,用私营稳定币为美债输血;
对全球:用合规外衣包装美元数字殖民,逼迫他国承受金融风险。
香港若选择人民币稳定币+资源稳定币的双轨路径,或可成为瓦解美元霸权的“链上突破口”;若沉溺于美元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