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也有人赶往了褚府,而前去抓捕褚家人的禁军几乎同时抵达,禁军的出现等同印证了那封百罪书的真伪,文人们激愤不已,双方爆发了冲突。
亦有持此书者,结伴去往大理寺,京衙,纷纷求问虚实,各处官员乍见此《百罪书》,同样震诧难当,他们都意识到,今日出大事了,足以捅破天的大事!
城中巡逻的禁军根本不知道那些突然传开的文章究竟是由何而来,他们时刻提防着持械生事者,却如何也不曾想到,变故会突然在那些长衫飘逸,吟诗作赋展望盛世重现的文人之间爆发。
有文人言行激愤,冷静或沉着者却也相互包庇传播之人,禁军根本无从追究无从下手,却也不敢贸然血洗镇压这些文士。
此事传禀到李隐耳中时,他刚行至含元殿外。
至此处,李隐身后随着的官员宗室已不足起先的半数。
少数人留在了太庙中,更多的人不愿轻易送死,却也不甘屈服,他们离开太庙后,欲图逃离皇城,禁军们正在四处搜捕镇压。
这一切乱象未能让李隐停下脚步,直到此时听闻城中文人生乱,他驻足片刻,自嗓中发出了一声情绪难辨的笑音,随后下达了两道命令。
其一,缉拿闹事的文人,投入狱中。反抗者,以叛乱罪名诛杀。
其二,率重兵围下国子监,问罪祭酒乔央。
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文人间掀起这样大的风浪,能做到悄无声息私下雕版且藏有如此数量的纸帛……非国子监与乔央莫属。
听闻要用武力镇压文人,那余下随行的官员中再次有人面色巨变,纷纷出言阻止,然而李隐未予理会,径直踏入含元殿。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