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李隐带着淡淡笑意的眼底是嘲讽之色,设局至今,一切本已唾手可得,而今却又被迫如此束手束脚,要继续披好这件名为仁德的天衣……看来上天果真有好生之德,执意要让他做一个长久的仁者。
部将和谋士们皆冷静下来,唯有开始商议起缓和作战之法,打算先从那些民间势力间开始击破,或与游说收买之法,或使他们内讧,先从内部瓦解那些躁乱碍事的民心。
而后又制定了与卞军对战的持久战略。
之后谈到“常岁宁”或于洛阳动兵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李岁宁绝不会放过这名正言顺抢占京畿的机会。
不过她若要动兵,势必要迎上卞春梁布置在京畿道和山南东道的兵马,正面迎战的阻力并不亚于他们从背部进攻,他们要打上至少半年,她李岁宁同样也需要至少半年——
且如此一来,也未必全是坏事,卞春梁正面迎敌李岁宁,兵力便会分散,反倒可以减轻他们的阻力。
而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让那李岁宁丧命于这攻取京畿的战事中,免去之后的相争。
要想令其丧命,便不能只寄希望于战事阳谋——
他们荣王府这些年来于暗中经营布网,自然少不了培养细作这一条,而李岁宁这数年来的兵力与麾下文士的增长如此迅猛,他们当然不曾错过此等适宜安插耳目的机会。
更何况,她在洛阳还收拢了段士昂留下的旧部,那其中仍不乏可为他们荣王府所用之人。
几名心腹谋士与李隐商定之后,便提笔写下密信,当即令人秘密送了出去,每一封信无不例外皆是为李岁宁设下的杀局。
之后,有谋士提议进一步拆分重整朝廷大军,包括柴廷手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