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回头看他,眸光温柔,仿佛能融化冰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雨柱没再犹豫,低下头吻住了她。那一刻,两人的世界都静了。他们不是在苏联,也不是在中国,不是科研人员,不是工程师,而只是两个在异国春夜里相互依偎的男女。
身体的碰触,是火焰。灵魂的契合,是光。
他们坦诚相对,毫无防备。在那间有些老旧却暖意十足的木屋中,他们一次次紧紧相拥,像要用力将彼此烙印在生命里。没有誓言,没有承诺,只有那种来自心底的认定——我们是彼此的归宿。
第二天清晨,伊琳娜赤脚站在廊前的木地板上,头发有些凌乱,裹着一件旧毛衣,手中捧着两杯热牛奶。
何雨柱站在她身后,轻轻环住她的腰。
“你愿不愿意跟我回中国?”他终于问出口。
她愣住了,片刻之后,轻轻摇了摇头。
“我在这里有母亲、弟弟,还有我这一生学来的知识和朋友。”她说,“我爱你,可我不能不留痕迹地从这里消失。”
“我明白。”
他抱紧了她,没再问第二次。
那之后,他们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回归各自岗位。他继续参加技术交流,她继续协助苏方的组织协调。只有两人偶尔在实验台后擦肩而过时,那一抹眼神的默契和心照不宣的温柔,像是藏在深处的誓言。
临别的日子终于来了。
那天他回到驻莫斯科大使馆,苏联方面已为他备好了所有手续:外交豁免权证、外交护照,以及一张前往哈尔科夫的K34次列车特等车厢票。苏联工业部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本手抄焊接工艺原理笔记,封面用红皮革装订,里面夹着伊琳娜手写的俄语便签——
“Ты навсегда останешься в моём сердце.”
“你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回去前一天,伊琳娜约他见最后一面。地点,依旧是那间小木屋。
她一身白裙,长发披肩,没有涂口红,也没有戴耳环,就那么静静地站在紫丁香花下。夕阳从她肩头滑过,把她整个人笼罩在金红色的光里,美得像画,也像梦。
“你来了。”她微笑。
“嗯。”他说不出别的话。
两人没有再讨论工作、未来,也没有说出“我爱你”这种多余的话。他们只是用眼神、用指尖的温度、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