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出动了他们的战车——坦克,而且也获得了极为可观地战果。但这种坦克与德国的庞然大物比较起来无疑让人气馁,在唯一一次坦克交锋中。步兵们亲眼所见:两辆坦克围攻一辆猛犸,虽然猛犸先后被坦克地37mm火炮最后倚仗火力优势,将两辆坦克一一击中,迫使英国坦克手狼狈逃窜,随后。鉴于两辆坦克太过碍事。猛犸发挥块头优势,一一将两辆坦克撞入步兵挖掘的战壕。这一幕动作虽然迟缓。却让所有联军步兵为之胆寒。
\n
经过5星期左右地会战,德国人在付出近40人的伤亡后兵临巴黎城下,而伤亡人数比德国人多一半的英法两军则依靠这5星期争取的时间,在巴黎外围继续狙击……
\n
在欧洲面临转折关头的时候,英国已经失去了对日本人地耐心,态度虽然和缓,但却坚决要求日本人停止在华行动,连带着美国人也丧失了耐心。
\n
第二个是日本内部地意见分歧。按理说,意见越是分歧,达成协议的机会便越是小,但日本是一个很奇怪地民族,在日本分歧没有得到根本消之前,稍占优势的一方为了加大胜算,抢先造就既成事实,反而会加速推进决策。
\n
山本为首的海军系已经不想打这场战争了,特别是在捞取胜利资本上面,海军因为有了中太平洋德属各岛的甜头,并不愿意为青岛流太多的血,特别是在陆军被吃掉一个师团之后,海军更不想将有限的军费浪费在为陆军复仇中——那样只会挤占海军的军费,只会让海军边缘化。另一个因素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日本国内面临的经济危机和财政困局,文官系统并不指望战争能继续打下去,这就给坚持复仇战略的陆军以额外的阻力。
\n
按理说山本不会忽略陆军的心态和长州派的利益,但在井上馨公开倒向山县有朋之后,明治时期的元老派就形成了令人难堪的对现政府的压制,虽然西原寺依然是山本的坚定支持者,但面对元老咄咄逼人的架势,要想不下台,唯有迅速做出反应。山本看得很明白,“西门子”事件就是掌握在中国手中的定时炸弹,只要陆军拿到这颗炸弹就足以将自己
\n
炸得粉碎。要想解除这颗炸弹,唯一能履行的便是引爆——而不得不在协定上予以让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