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大好契机。争先恐后地推举本小团体内的将领前往。
\n
神尾能得到最后的任命,一方面固然是其谨慎细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平日相对低调。对其余势力得罪不多,在僵持不下之时他相对而言是一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落选势力对其的妒忌和不满。如果神尾顺利归来还好,自然是大本营方面用人有方,现在18加强师团已经陷入了困境,原本就积压着的不满情绪趁机.}
\n
有人阴阳怪气地嘲讽力主神尾担纲的陆相,说他“秉承了错误的意志,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酿成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应该立即辞职以谢天下。”至于神尾本人,则是彻底成为众矢之的,陆陆续续收到了各方面的斥责,命令他必须完成攻略青岛的任务,否则应“剖腹向天皇谢罪!”。幸好陆军方面害
\n
出去损害陆军的颜面,社会舆论对此还毫不知情,否窗户早该给“爱国群众”砸破几十遍都不止了。民间虽然不详,但如雪片般飞来的指责电报却传遍了体系内每一个高层人物……
\n
当然,无论海陆军有怎么大的分歧。各派系内部有什么倾轧,他们对于加派援兵,对中国进行报复这一点却是一致地。海陆军在中国战场上吃了亏,不捞回来一点是决计不肯善罢甘休的。在收到神尾的告急电报以后,大本营快速做出决策:第一、关东军、朝鲜驻屯军紧急动员,压迫满洲,迫使支那方面让步;第二、紧急动员三个师团,其中有一个由海军抓紧运输派往青岛方面,用于支援神尾师团,具体番号由陆军省指定;第三、通过外相和英国方面联系。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停止一切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否则就要承担最严厉的后果……
\n
决策制定往往是最为快速的,但效果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首先,关东军和朝鲜军都是驻屯部队,兵力部署比较分散的,要想把他们集结起来发挥野战优势根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其次,由于在日俄战争以来不曾面临战争的威胁,日本国内各师团无论编制也好,装备也罢,都保持着不满员的状态。每个常备师团均只有一部分基干兵力在编,为了应付青岛战事。已经紧急动员了第18师团并抽调了大批基干兵力,要想临时动员三个师团,可谓难上加难,士兵毕竟不是泥捏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