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在正面撞上国防军的防御部队而被迎头痛击。
\n
在3与敌接战的同时,其余各参战的国防军部队正在加紧推进,争取早日构筑起针对日军的包围圈。在东西宽55里,南北宽约75里的范|||边线上,两个半圆形的兵力弧度正以构筑包围圈的方式力图将神尾师团困在中央,在崂山湾附近地国防军南线部队亦星夜兼程北上。在周长长达近300,150000米的防线上,国防军的10大军正迤行进,准备将敌人困死、围死。
\n
一连三天,国防军加速推进,日军则加紧进攻当面的3。在吴佩地
\n
,第3通过层层阻滞,在最大限度予敌杀伤的前提方防线,继续牢牢吸引神尾师团的注意力。在国防军外围部队越逼越近地当口,日军方面并不是毫无察觉,在外围的斥候和侦察骑兵早已经将大量的信息往上报。但由于第3处于被包围的状态,日军本身也不是一个整体。
\n
神尾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第一个是咬紧牙关,拿下第3,这样师团全部兵力凝成一体,有利于转入外线作战,第二个是放松对第3的压迫,转而返身过来应付外线威胁。
\n
采用第二个方针虽然更为稳妥,但在战术上却被远在东京的大本营否决了——这样一来,整个神尾师团便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那可不是好战法。
\n
正是这一点犹豫与盲目,最终葬送了整个神尾师团。
\n
—
\n
因为,国防军虽然已经初步围成了大包围的模样,但国防军毕竟没有进行过这么大规模的作战,指挥官亦无经验,在包围圈初具规模的时刻还到处都是漏洞,日军想钻出去完全有办法——神尾如果能放弃一部分部队,那么他的主力就可得到保全。
\n
国防军军内的例行演习也证明了这一点。国防军各部排、连级小规模集团战术要求尚称得上令人满意,营、团级中规模作战的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国防军将士并不畏死,但这种能够在高速机动中,在复杂的地形和客观环境中仍然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