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在近距离支援火炮上,日军也同样处于下风。担任青岛攻略地日军炮群原本较为齐整,分野炮兵、山炮兵、野战重炮兵、独立攻城重炮兵和海军舰炮群,但由于登陆次序的先后和运输能力的限制。只有野炮兵和山炮兵陆陆续续上岸。其余部分都还岸边候命主要包括120mm、150mm、200mm、240mm、280mm榴弹炮及105mm、150mm加农炮。
\n
日军野炮兵主要采用38式野炮。是德国轮式75mm克虏伯野炮的仿制品炮管长2. :米,口径75mm。900公斤,弹重6公斤,射速6~发/分,初速510米/秒,最c ,威力不小,灵活程度却是不高,登陆数量也较少,没有构成较大威胁。国防军一般装备75mm轻型速射炮,是法国同类型火炮地改型,采用液压驻退设备,射速高达30分,虽然炮弹质量要轻,但单位时间投射的弹药量却远远高于38 野炮。
\n
日军登陆后进行支援的主力是山炮兵,其主要装备 41式山炮,为1908年明 41年 . 40斤,弹重5.0,初速360 /秒,最大射程6300 ,但随着3营的有意后撤,日军火炮在远距离打击上地精准度愈发无法保证,反观师装备的迫击炮形态小巧、弹道巧妙、移动灵活,虽然单论威力不如山炮,但胜就胜在灵活与便捷。
\n
在一线逐步进行进攻作战的时候,神尾就面临着一个尴尬且棘手的场景。究竟是快速发动进攻还是等待火力齐全后再进攻。如果不等中大口径火炮,那么速度固然是足够了,攻坚地能力却差上许多;倘若一味等待火炮,则对面的国防军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巩固防御体系、加固工事,反而造成更大地进攻伤亡。更何况,国防军地飞机一直在头顶盘旋,冷不防就扑下来撕咬一口,神尾绞尽脑汁,也无法保证辎重、弹药、火炮和步兵等各个环节地防空安全,经常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n
这些嗡嗡叫的苍蝇固然讨厌,但还是次要,让神尾头痛地是对华军战略意图和战术布置的难以琢磨。如果说华军打算寸土不让,那么为什么打着打着就逐步后退?如果说拟采用诱敌深入的态势,那为什么有毫无相应布置和动静,任由东西两翼快速推进呢?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