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员侦察和刺探行不通的条件下,打起了用飞机进行侦察的念头。95日,天气略微转好。日军航空母舰“若宫丸”上搭载地法曼式水上飞机首次起飞,除担负着侦察重任外,这些飞机上还搭载了几枚小型炸弹,企图对青岛的德国守军进行恐吓。
\n
经过侦察。日军判断出青岛德军海军主力已经不在港内,并认定港内防御相对稀松——他们根本不知道,禁卫军一部正在良弼的带领下渗入驻防德军。
\n
97日。天空开始放晴。第二舰队和英国军舰在加藤定吉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杀向胶州湾。对胶州湾地水文情况。日军了解的并不是太多,英国由于在威海卫拥有租借地。掌握的情况比较全面,经过英国人的指点,日本人明白了解决青岛问题地主要困难:
\n
第一,在这一个多月的准备期内,胶州湾主航道上布满了水雷,不经扫雷无法直接出入胶州湾,或许德国人在布雷时有秘密航道,但这种情况显然不可能让英国和日本舰队获悉,因此务必先扫雷而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n
第二,胶州湾为钳状港湾,陆地向海洋延伸区域较长,彼此间距又较短,德军在上面修筑了5对海炮台并进而封锁了整个入港通道和附近海域,这对于扫雷艇的扫雷工作是一个极大地威胁,扫雷艇一般都是小型船体,一发150mm地榴弹炮炮弹都能将其送入海底,在没有摧毁炮台火力前根本谈不上开展扫雷;
\n
第三,根据英军提供地情报和日军的仔细勘察,加藤确信在青岛郊外地浮山上驻有德军的炮兵观察所,在战时为德军炮击指示方位和修正弹道,要想端掉德军的炮台,最好首先拔掉浮山上的钉子,但这个钉子既不在日军的舰炮火力之内又无法在拔除炮台火力前动用步兵将其攻克,称得上是难上加难;
\n
第四,从理论上说,日军可以绕开防守严密的胶州湾正面而从崂山湾等侧翼向德军进攻,但是根据大致侦察的结果,无论在哪一个方向都有中国军队在“演习”,但在中日外交“交涉”没有取得进展前,根本不可能毫无阻拦地通过国防军防区而开展侧翼进攻。
\n
第四点是英国人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