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亿,占帝国财政开支仅为四分之一强,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大体合理安排。
\n
在国防开支所占比例逐步下调的过程中,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且快速的发展。
\n
按照维新四年通过的《帝国教育法》规定,帝国学制变更为初等小学三年、高等小学三年、初等中学三年、高等中学三年、预科一年、中等专业学校三年或者大学四年的学制,史称维新学制,一直贯穿帝国教育30余年。按照《教育法要求》,帝国各县应在本县各乡设立初等小学一所,在规模较大的乡镇
\n
等小学一所,在县城设立初等中学一所。在各州、学至少一所。在省城设立包括工商、法政、警务等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有条件的省份还应当设立大学。
\n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维新三年以来,全国共兴建初等小学所,高等小学680所,初等中学340所,高等中学170余所中等专业学校100所,全国一共兴办了帝国大学、北洋大学、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帝国女子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著名地高等院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从维新元年地17%,升至维新7年的38以上。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增长了9倍有余。
\n
与此同时。大批学生通过中德友好基金与美国庚子退款的支柱前往两国留学。前往德国的,学习军事、工业、法政的颇多,前往美国的。学习科学、商业、经济地较多。20年后,维新年间的留学生成为国家骨干,走德国之路还是走美国之路成为国家政策选择的十字路口。
\n
当然,国防开支所占比例地降低并不意味着国防力量地削弱,恰恰相反。在这期间,帝国国防实力有了显著的改善。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n
第一,禁卫军完成了第三次编组,兵力由一个师扩张到三个师,一个后备旅,共7万余人。昌仍旧担任禁卫军总办大臣,良弼担任禁卫军军长兼虎贲师师长,张孝准任禁卫军副军长,蒋方震任禁卫军总参议,陈宦任禁卫军龙骧师师长第二师,蔡锷任禁卫军熊罴师师长第三师,载涛为禁卫军军需大臣,伟为禁卫军军械大臣,曲同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