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王大人,刚才在省府的设计着,似乎漏掉了都指挥使司……”
\n
“不是漏掉,”朱由检笑道:“兰竹省现在汉人不多,陛下体恤,暂且不会在兰竹省征兵,也就不需要这个机构,”顿了顿又道:“不仅这个都指挥使司,就是其它各厅,如果一时用不上,也可以暂缓开设,这样可以节约俸禄。”
\n
“嗯,下官明白。”
\n
“回到刚才的问题,”朱由检继续说道:“陛下打算在古晋与泗务之间,修筑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这样万一古晋有变,南海舰队的士兵,也可以快速从陆路赶到古晋,增援官府。”
\n
陈达虽然在南洋经商,但他对大明国内的那种水泥大道,也曾听说过,毕竟都使用好几年了,“王大人,水泥大道不仅加快军队的运输,对百姓、商人的通行,亦有莫大的帮助,只是这种道路,筑起来,怕是……怕是花费银子不少吧……”
\n
“这种道路修筑起来,的确相当昂贵,”朱由检喝了口香茗,缓缓说道:“兰竹省不是有税收吗?”
\n
“税收?可是税收不是要交给朝廷吗?”陈达觉得不可思议,根据大明的律法,各省的赋税必须足额交给户部,也就是现在是税务部,然后朝廷再返还部分资金,作为官员的俸禄,如果地方要大规模建设水利、道路等,必须另行向朝廷申请。
\n
如果有哪个省份敢于截留赋税,或者没有完成朝廷下达的赋税任务,则主要官员必须要承担失职之罪,在“京察”中肯定不合格,严重的还会罢官、流放,陈达虽然离开大明内地多年,但这些常识还是知道的。
\n
听到陈达提问,朱由检才从他美好的设想中回过神来,现在是明朝,不可能像后世那样,用国税和地税将中央和各地的赋税分割开来,不过,他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并没有显得慌乱,“兰竹是自治省,与大明的内地的体制自然有些不同,陛下说过,兰竹赋税不必全部上交朝廷,一来一去,太过耽误时间,朝廷也不会给你们下达赋税的定额,按实征收即可!”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