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还不太够,您是长辈,帮孩儿准备一些银两,也很合理吧?孩儿要的不多,和大伯父秋闱用的钱一样多就行,二十两。”
陈老太太的表情一僵,讪讪道:“我,我没钱!”
陈平川一脸为难:“祖母,孙儿如今虽侥幸中了秀才,但平时花费也大了。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先生说了,这读书一道,用钱如流水。孙儿想着,将来若能考取更高功名,才能更好地光耀门楣,孝敬祖父祖母,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若是祖母觉得孙儿不该读书,那孙儿这就去跟先生说,往后不再进学,专心在张府做工,如何?”
这话一出,陈老太爷的脸色先变了。
他最看重的就是陈家能出个读书人光宗耀祖,陈平川如今比陈仲文还有希望,怎能因为眼前这点小利就断了前程?他狠狠瞪了陈老太太一眼。
陈老太太被噎得直翻白眼,这小子,嘴皮子比刀子还利!
偏偏他说的话又占着理,让她挑不出错来。
刘氏一听陈平川要钱,立刻找到了由头,往前凑了凑:“哎哟,平川侄儿,你这话就差了。你在张府当差,那张老爷是何等人物?出手必然大方。平日里赏钱、月例,怕是比我们一年到头种地的收成还多吧?这区区乡试的盘缠,你自己个儿垫上,不更显得你有本事,有担当?”
王氏也赶紧帮腔:“可不是嘛!大嫂说的在理。平川你如今是秀才公了,张家那边给的赏赐月例肯定也水涨船高。自己出钱考取功名,将来光宗耀祖,那才叫真本事!哪能还跟家里长辈伸手?这不是让我们为难吗?”
陈仲文也板着脸道,装模作样道:“平川,你大伯母和三婶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读书人当有风骨,自食其力,方能受人敬重。”
陈平川听着这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笑容不变。
他先是看向刘氏:“大伯母,张老爷确实待我不薄,平日赏钱月例是有些。可张老爷也明说了,那些是给我买书、买笔墨纸砚,让我安心向学的。若我将这些钱挪作乡试的盘缠,岂不是辜负了张老爷的栽培之心?再者,如今我侥幸中了秀才,这身份不同,日后用度自然也与往日不同。若我手头当真宽裕,又何必劳动祖母?”
他又转向王氏,语气依旧平和:“三婶说的是,自己出钱考取功名自然是好。只是,大伯参加科举,家中也是鼎力支持,凑足了二十两银子作为盘缠。侄儿不求其他,只求与大伯当年一般待遇,不要厚此薄彼。若家中实在拮据,侄儿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